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每年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急性发作期主要是控制感染、镇咳祛痰和平喘。
病因及发病机制本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有害气体和有害颗粒
如香烟、烟雾、粉尘、刺激性气体。这些理化因素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导致气道净化功能下降。并刺激粘膜下感受器,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使气管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亢进,气道阻力增加。
感染因素
病毒、支原体、细菌等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感染因素造成气道粘膜损伤和慢性炎症。病毒感染以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为多见。细菌常继发于病毒感染,常见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和葡萄球菌.
起病缓慢,病程长,反复急性发作导致病情加重。
(1)咳嗽:一般晨间咳嗽为主,睡眠时有阵咳和排痰。随着病情发展,咳嗽终年不愈。
(2)咳痰:一般为白色粘液性或浆液泡沫性,偶可带血。清晨排痰较多,起床后河体位变动可刺激排痰。
(3)气短或喘息:喘息明显者常称为喘息性支气管炎,部分可能合并支气管哮喘。若伴有肺气肿时可表现为活动后气短。
实验室检查
(1)X线:早期无异常。反复发作后,可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格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双下肺明显。
(2)呼吸功能检测:早期无异常。病情进展可出现小气道阻塞,最大呼吸流速-容量曲线在75%和50%肺容量时,流量明显降低。
(3)血液检查:细菌感染时偶可出现白细胞总数和/或中性粒细胞增高。
(4)痰液检查:急性发作期可培养出致病菌。
诊断
1.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或2年以上。(临床上虽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并连续2年或2年以上,但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的患者,若有明确的客观依据,如X线、肺功能等也可诊断)
2.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
符合以上2条,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
分期
(1)急性发作期:指在1周内出现脓性或粘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其他炎症表现,或一周内咳、痰、喘任何一项症状明显加剧。
(2)慢性迁延期:指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状迁延不愈,或急性发作症状1个月后未恢复到发作前水平。
(3)临床缓解期:经治疗或自然缓解,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咳嗽和少量痰液,保持2个月以上。
治疗急性发作期
(1)控制感染:根据痰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试验的结果进行抗感染药物的选择,对未能确定病原菌者可采取经验治疗。可选用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或磺胺类药物口服,病情严重者可静脉用药。
(2)镇咳祛痰:可试用甘草合剂或复方氯化铵合剂,祛痰可应用溴已新,盐酸氨溴索等,干咳为主可用镇咳药物,如右美沙芬。
(3)平喘:有气喘者加用解痉平喘药,如茶碱类药物、β2-受体激动剂等。
缓解期
(1)戒烟,避免有害气体和有害颗粒的吸入。
(2)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3)反复呼吸道感染者可试用免疫调节剂或中医中药,如卡介苗多糖核酸、细菌溶解产物、胸腺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