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猝死发生突然,常常使人措手不及, 其中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率在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者高达63%,未到达医院就死去者占到40%,遇到这种情况,家属往往慌了手脚,乱作一团,不但没有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急救,甚至因为一些错误做法反而加速了患者的死亡,对一个猝死者来说,在心跳、呼吸停止后的6分钟是急救的关键时间,也叫“黄金6分钟”,超过6分钟,则脑细胞可因严重缺血、缺氧而坏死,患者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即使存活下来,也大多是植物人。所以要第一时间、第一地方、第一人进行现场抢救,分秒必争,时间就是生命。在开始我们提到的猝死的企业家们,几乎都失去了抢救的时机,这些沉痛的经验教训说明,家属及其身边同事们熟知有关冠心病的救治知识,是何等的重要!
一、心绞痛发作急救三步骤
1、判断:如前所述的典型症状,要点是疼痛的部位、放射、性质、持续时间等。
2、急救:
①休息:首先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坐下或卧床休息,禁止奔走呼救或步行去医院,因为静止可以减少心脏的负荷,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延缓心肌细胞因缺氧而坏死,同时,精神应放松,不要过分紧张;
②内关:此法用于身边没有药物的时候,可指掐内关穴(位于腕横纹正中上3横指处,在两根肌腱之间),以能忍受的力度为限;
③药物:可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或喷雾制剂(如硝酸异山梨酯气雾剂)1喷,约在1~2分钟内就能奏效,如效果不好,可追加含服至4片/喷时,如果还不见效的话,应高度警惕急性心肌梗死,进行下面急救。
二、急性心肌梗死急救四步骤
一、判断:(一摸二看三听)
1、一摸:摸颈动脉。用手指沿着喉结向两侧滑行,至颈锁乳突肌肉(脖子斜行的肌肉)内侧可以触到颈动脉,心梗时常摸不到。
2、二看:看胸廓的起伏和瞳孔。胸廓会上下起伏消失,瞳孔散大(正常大小为0.4-0.6cm),如果有手电,用手电光线照射也不见瞳孔缩小,同时还有面色苍白,出冷汗,口唇青紫,甚至抽搐。
3、三听:听心跳。用耳朵贴在左胸前听不到心跳;
迅速报警,切忌120和999是不需要加区号的,同时说明患者可能的病情、具有标志的容易找到地点。
三、复苏(要素有四个,分别是体位、气道、呼吸、按压)
1、摆好体位:应就地抢救,不要不断变换体位,以免增加病人的心脏负担,常采用仰卧位,如果地面松软,可在病人后背垫一块硬薄板,使其背部有支撑力,同时宽衣解带。
2、开放气道:由于猝死者舌根向后坠落,不同程度地堵塞了气道入口处,因此首先要给患者通畅气道。目前通用仰头举颏法,方法是急救者位于患者一侧,用一只手置于患者的前额,用力往下压,另一手的食、中指放置于患者下巴,用力往上举,使患者气道充分打开。
3、人工呼吸:如果还有短时间的呼吸,在作胸外心脏挤压时,可先不进行人工呼吸;如呼吸已经停止,则应按压和人工呼吸配合。第一次需用力吹两口气,应使胸腹部微微起伏方可。注意吹气时采用仰头举颏法,捏闭患者鼻孔,深吸一口气,闭住嘴,对紧病人的嘴,将气吹入,吹气结束时迅速放开鼻孔。吹气的速度为每分钟12~16次,可配合按压计算。
4、胸外按压:按压之前,可以左手放在心前区(左胸部),右手手握空心拳头,在病人心前区捶击(右手空拳锤击左手手背)2次,如无反应,则可再捶击2-3次,这样可以起到人工除颤的作用,对于刚刚发生室颤的心脏,胸前区捶击有较好的除颤效果,可以使室颤消除而重新出现心脏跳动。必须注意,要及早采用,在用耳朵听不到心跳瞬息间的一分钟内,实施拳击除颤效果最好。如果没有效果,马上胸外按压,胸外按压的作用就好像“人工心跳”一样,暂时帮助心脏进行工作,以保持血液循环。急救者可用一手掌根放置于患者的胸骨中下1/3处,另一手掌根重叠于前一手背上,然后两手臂绷直并且垂直胸部,用腰部的力量向下按压,深度为3~4cm,下压后迅速抬起,但是双手不要抬离患者胸部。频率为每分钟80~100次,如果是双人操作,则以5:1比例,即5次胸外心脏按压和1次人工呼吸交替进行;如果是单人操作,则为30:4比例,即30次胸外心脏按压和4次人工呼吸交替进行。
四、判效:三要素一摸二看三听
观察心肺复苏的效果,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判断:
1、一摸:能否摸到颈动脉的搏动。有效时每次按压后就可触到一次搏动。若停止按压后搏动停止,表明应继续进行按压。如停止按压后搏动继续存在,说明病人自主心搏已恢复,可以停止胸外心脏按压。
2、二看:皮肤颜色是否转为红润、散大的瞳孔是否缩小。抢救有效时,可见患者有眼球活动,口唇、指甲转红,甚至脚可动,瞳孔可由大变小,并有对光反射。
3、三听:是否出现心跳,心跳是否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