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误区一:
快速降血糖
1 速效降糖的药物多是通过刺激胰腺分泌大量胰岛素,初期降糖虽快,但血液中过多充斥低活性胰岛素,如果反复通过刺激胰腺大量分泌胰岛素来快速降糖,这种“鞭打病牛”的方法,会加重胰腺负担,加速胰腺衰竭。
2 脑组织主要依靠血液中的葡萄糖供给能量,速效降糖引发的低血糖会影响大脑的营养供应,导致自主神经代偿性反应和神经缺糖行损伤,以致脑细胞死亡。可见快速降糖比不降糖更可怕,所以,在治疗糖尿病时快速降糖不是良策:而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大约1~3个月)平稳降血糖,并维持血糖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才是治疗糖尿病的科学方法。
误区二:血糖没事就没问题了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只要血糖水平正常便可高枕无忧,不会有其他问题了,这是不正确的。不可否认,长期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最重要危险因素,通过严格控制血糖,可以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然而最新研究表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不仅与整体血糖水平的升高密切相关,而且与血糖波动性也有密切关系,血糖波动性升高能够加速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促进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血糖的高波动性对于死亡的影响也大于单纯高血糖,这是因为组织细胞对于稳定的高糖环境具有一定是适应能力,形态和功能受损程度相对稳定。而当处于反复波动的高糖环境时,由于适应能力欠缺,加速了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损害。临床研究证实:血糖反复波动,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平凡发生低血糖,增加心脑血管病发生率及死亡率。这是为什么医生常说的“血糖的波动的危害比血糖高更大”。
误区三:血糖越低越好 许多糖尿病患者往往只关注高血糖,却忽视了低血糖是危害性。认为血糖越低越好。其实,低血糖的危害性远远超过高血糖,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不易控制太低。经常发生低血糖的患者,会对大脑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造成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等,并可是心脏功能出现异常。尤其在冬季,更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因为冬季夜长昼短,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受到控制的情况下,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能量补充,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有很多患者在冬季凌晨1~3点左右出现低血糖,出来出汗,心慌外,第二天晨起还会感到头疼,乏力等不适。但这些表现往往会被糖尿病患者忽视。患者朋友一定要加强对低血糖的认识,掌握必要的防治的知识。此外,选择具有平稳、安全、有效减少低血糖发生的药物十分重要。
误区四:不适甜的就可以随便吃部分患者错误的认为,糖尿病就不该吃甜的的食物,咸面包、咸饼干以及市场上大量糖尿病专用甜味剂食品不含糖,饥饿时可以用他们充饥,不需控制。首先,咸的食品如咸面包、咸饼干是粗粮食品,使用后也会转化成热量。其次,多盐会增加并发高血压的危险,增加肾脏负担。因此,盐的摄入量也应该控制,每天摄入盐的总量在5~6克为宜。 误区五:限制饮水糖尿病患者常会口渴,多饮是其典型表现,因此患者常常认为糖尿病以后应该控制喝水,这是正确的。口渴是体内缺水的表现,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由于糖尿病患者多尿,体内水分丢失很多,导致机体缺乏水分会影响电解质平衡,还会出现烦躁、全身无力,甚至引起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是非常危险的,糖尿病患者喝水多,不仅能补充体内失去的水分,而且还有改善血液粘稠度,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代谢及消除酮体等作用。因此,糖尿病患者不但不能限制饮水,而且还应适当多饮水。糖尿病也应向普通人一样,每天需要2500毫升的水,除饮水中含有部分水外,还有1600至2000毫升的水要靠外部饮水供应(200毫升杯子8至10杯水)。糖尿病患者可选用饮用水有白开水、豆浆、淡茶水、矿泉水等无糖饮品,而不死含糖饮料如果汁、可乐、雪碧等。牛奶、豆浆是糖尿病患者补充水分的好饮料。每天喝牛奶、豆浆能改善缺钙状况,豆浆还含有一定量的膳食纤维,因而更适合比较肥胖、血压高的糖尿病患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