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以及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猝死为: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在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后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小时内。特点是死亡急骤,出人意料,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死得不明不白。
发病原因
1、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可以迅速出现休克、昏迷,以致猝死。
2、脑出血:高血压病患者易患脑出血,出血积存在颅内,无法排出,压迫脑组织而致猝死。
3、肺栓塞:瘀血形成血栓,栓塞在肺动脉而猝死。
4、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暴饮暴食、酗酒是发病原因。造成胰脏出血坏死,外溢,发生自体消化所致。
5、哮喘:哮喘病人在某些刺激物的侵袭下,突发呼吸道强力收缩,进而不幸丧命。
6、过敏:青霉素、普鲁卡因易引起药物过敏。造成病人过敏性休克死亡.
7、猝死症候群:此病多见于年轻人(17~40岁),死前各项检查均正常。原因可能与钠离子通道代谢异常有关。
8、葡萄球菌性暴发性紫癜:临床表现为在呼吸道感染康复过程中,突然发生病情恶化,病人多死于中毒性休克。
9、毒品:某些药品过量,也易造成猝死.
10、心源性和非心源性疾病:前者最常见,特别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为多见,少见有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主动脉夹层、低血钾、急性心肌炎、心肌病及主动脉瓣病变、二尖瓣脱垂综合征药物、电解质紊乱等所致长Q-T综合征等.
临床表现
主要是心跳骤停和呼吸停止。可依次出现下列症状和体征:1、心音消失;2、脉搏触不到,血压测不出;3、意识突然丧失,若伴抽搐,称之为阿斯综合症,发作可自限,数秒或1~2分钟可恢复,持续时间长可致死;4、呼吸断续,呈叹息样,随后停止;5、昏迷;6、瞳孔散大。判断心跳骤停最主要的特征是意识丧失和大动脉搏动消失。心源性猝死病人的心电图表现有3种类型:室颤、窦性静止及心脏电机械分离。
急救措施
急救措施被称为心肺复苏。一旦心跳骤停就应当机立断、分秒必争、就地进行复苏抢救。因为心跳停止超过4~6分钟常引起不可逆的脑损伤或死亡。在抢救的同时还需弄清病因,以便得到正确的治疗。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是气道通畅、人工呼吸、人工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