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得年齡大了老“發火”不好,會讓人覺得缺少涵養。大部分老人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不願意和子女或者周圍人說,有情緒也自己壓抑下來,自己依然覺得煩悶、吃不好飯、睡不好覺。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最新的一項研究發現,適當發怒比壓抑怒火更有益於解除壓力,保護心臟。
專家指出,情緒過分壓抑,容易引發神經性頭痛、精神緊張、焦慮症、抑郁症等一些身心問題,因為壓抑下來的情緒不會消失,有些會積累起來等機會加倍爆發,有一部分會進入潛意識層面,通過別的方式尋求暫時滿足。其實,管理好情緒,學會有效溝通,許多疾病是可以避免的。
老年人和外界溝通相對較少,身體和情緒多處於比較平抑的狀態,如果遇到事情再往心裡裝,無異於在把情緒垃圾背到自己身上,越背越多,更加憋屈而難以消化。適當“發火”,把情緒表達出去,反而是在及時清理情緒垃圾。
另外,在沖突中,通過“發火”表達出自己的意見,更容易引起對方的重視,說明你在意這件事情才會這麼做,有利於沖突的解決。尤其是在和子女有不同意見時,不理不睬是切斷了溝通的渠道,無益於事情的解決和沖突的化解。而發個小脾氣,大聲把想法、意見說出來,說明你在意他,你很著急,想要他重視這件事情。
當然,發火不是無原則地發脾氣、大吵大鬧,而是適當的表達、發泄自己的情緒。發泄情緒的方式有多種,可以找信任的朋友傾訴,喝茶聊天、煲電話粥,把煩心的事情都說出來,一來可以從朋友處得到些安慰和支持,二來傾訴的過程還可以幫自己梳理思路,尋找解決的方式。發泄情緒,還可以去運動健身場所,去公園唱首大合唱,把不開心的事情打出去、吼出去,還可以找機會大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