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营养学家表示,鱼类是不可多得的健康食品,它的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健康饮食的首选之品。需要指出的是,鱼的种类有很多,但是并非每一种鱼类的营养成分都适合每个人食用…[4种人吃鱼加重病情]
鱼中富含丰富的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D等和一定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鱼肉中脂肪含量虽低,但其中的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护心和防癌的作用。鱼肉中的维生素D、钙、磷,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
祖国医学认为食鱼要讲究对症,对症吃“鱼”,它的食用和医用价值才能显现出来。下面列举常见鱼类的药用性能和食疗作用,供选择食用时参考。
1、鲫鱼:又名鲋鱼,味甘性温。功效为利水消肿、益气健脾、通脉下乳,清热解毒等,主治浮肿腹水、产妇乳少、胃下垂、脱肛等症。
2、带鱼:可补五脏、祛风、杀虫,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皮肤干燥者尤为适宜。可用作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辅助疗法。常吃带鱼还可滋润肌肤,保持皮肤的润湿与弹性。
3、青鱼:有补气养胃、化湿利水、祛风解烦等功效。食用可治疗气虚乏力,胃寒冷痛、脚气、湿痹、疟疾、头痛等症。青鱼所含锌、硒、铁等微量元素,还有防癌抗癌作用。
4、鲤鱼:味甘性温。有利尿消肿、益气健脾、通脉下乳之功效。主治浮肿、乳汁不通、胎气不长等症。
5、草鱼:又称鲩鱼,有青鲩、白鲩两色,味甘性温,有平肝、祛风、活痹、截疟之功效。古人认为,鲩鱼肉厚而松,治虚劳及风虚头痛,以其头蒸食尤良。
6、泥鳅:味甘性平,有暖中益气、清利小便、解毒收痔之功效。泥鳅肉质细嫩,营养价值很高,其滑涎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病后盗汗等症。
需要注意的是患有以下疾病者不宜多吃鱼,这些疾病是:
1、痛风患者,因为鱼类含有嘌呤类物质,而痛风则是由于人体内的嘌呤代谢发生紊乱而引起的;
2、出血性疾病患者,如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等出血性疾病患者要少吃或不吃鱼,因为鱼肉中所含的20碳5烯酸,可抑制血小板凝集,从而加重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出血症状;
3、肝硬化病人,肝硬化时机体难以产生凝血因子,加之血小板偏低,容易引起出血,如果再食用富含20碳5烯酸的沙丁鱼、青鱼、金枪鱼等,会使病情急剧恶化,犹如雪上加霜;
4、结核病人服用异烟肼时如果食用某些鱼类容易发生过敏反应,轻者恶心、头痛、皮肤潮红、眼结膜充血等,重者会出现心悸、口唇及面部麻胀、皮疹、腹泻、腹痛、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等。
鱼类是人体所需优质蛋白质的主要食物来源,每百克含蛋白质20克左右,富含必需氨基酸,生物利用率高,味道鲜美。鱼类所含脂肪不同于肉类,其脂肪酸的组成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深海鱼富含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EPA(二十碳五烯酸),有利于降低血胆固醇和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鱼类还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2及铁、锌等微量元素。补充胶原蛋白鱼类最佳。建议老年人应多吃鱼,少吃肉。
推荐菜肴:酱汁鲤鱼
原料:活鲤鱼1条。
调料:甜面酱,白糖,植物油,料酒,姜末。
做法:
鱼去鳞,去鳃,去内脏,洗净,直刀截成3分宽深到刺骨的横道。鱼在开水中汆一下捞出,使切口张开,除去腥味。锅内放底油,油热下甜面酱、料酒、白糖,浓缩收干后放500毫升开水。水烧开后放入鱼,用温火熬至汤汁转浓起泡,再旺火略烧即可。鱼装盘,汤汁烧至甚浓并能提丝后,淋少许明油后浇在鱼上,撒上姜末即成。
推荐菜肴:红烧鳝鱼
原料:鳝鱼,冬笋,带皮肥瘦肉,水香菇。
调料:大蒜头,香菜,植物油,酱油,料酒,白糖,醋,味精,淀粉,鸡汤,葱,姜。
做法:
将杀好洗净的鳝鱼,切成5厘米长段。猪肉切成厚片,冬笋、香菇切片,大蒜去两头,葱、姜切段。鳝鱼用热油炸一下(约1分钟),倒出油。猪肉用开水烫一下。锅内加少量油煸葱、姜,后放入肉片一起煸炒,加鸡汤、调料、配料及鳝鱼。烧开后用微火煮,待八成熟时,将肉片、葱、姜段挑出不用。鳝鱼熟时用少许淀粉勾芡,装盘撒上香菜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