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光认为,中医的特点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
郭子光认为,中医的特点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因此在治疗疾病的时候不仅注意局部,还特别重视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通过调整整体来达到治疗局部疾病的目的,他说,天人合一是中医最大的特点,也是养生最重要的真义。
郭子光:1932年出生,成都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51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国医大师。
归真返璞 进退有道
郭子光说,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辐射到古代各门学科领域,而对养生学的影响最深。“养生”一词,首见于《吕氏春秋·节丧》所云:“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往后,代有专著专篇,形成了一门以形神精气为基本理论的独立学科。养生学涉及古代预防、保健、心理、行为、伦理、社会医学等多学科领域,始终贯穿着古代的哲学原则与方法论,实际上是一个古代多学科群的综合。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道二家为主线,在养生学上他们所支持的多维观察与整体观念是一致的。寿夭的原因,不是仅仅存在于生理的机体之内,更重要的因素是在精神活动之中,所以强调精神生活的优化与物质生活的超越,追求道德“至善”的理想境界,以保持人体内在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与社会的和谐,达到尽终天年的目的。
寿非天定 调摄延年
郭子光说,按照中医养生学的理论,人的寿夭衰老的原因大约包括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个方面。先天禀赋是寿夭衰老的决定性因素,后天因素对寿夭衰老也有着重要影响。
先天禀赋有体质学说和命门学说。体质学说认为,由先天禀赋所形成的体质强弱,决定着人体的寿夭衰老,只有五脏坚固,形气协调,血脉和畅,各部器官配合匀称,形体壮实坚健才寿,反之则夭。命门学说为历代养生家所认同。认为命门为“立命之门”,所以主宰人的寿夭生死,在于其中所藏元精、元气和元神。精气神为生命活动的三大物质要素,最初禀受于父母构精之时,由于三者不断地、有规律地生生化化,便构成人体各部形质器官,同时供给所需要的能量,从而产生生命过程的各处功能活动,这叫做“先天生后天”;及至出生以后,命门的精气神复得五脏剩余真精的不断补充和滋养,叫做“后天生先天”。
后天因素包括生活方式、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疾病损伤等。以古养生家十分强调的生活方式而言,其内容就很多,包括诸如饮食、起居、工作、劳逸、寒温、嗜好、思想、行为等,合理则寿,不合理则夭,但都是通过对精气神的耗损而施加影响的。
天人相当 仁者得寿
郭子光说,养生之道,修德为先,这是中国养生学最具特色之点。孔子《中庸》云:“大德必得其寿”,故“仁者寿”。《素问·上古天真论》亦云:“淳德全道……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可见养生当从修德入手,养德养生无二术,是历代养生家遵循的准则。修德是一个永恒命题,实际也是儒道二家“安身立命”的学问。
养生中的重要原则是顺应自然,人与天调。人是自然万物的组成部分,故顺应天地万物变化的规律以养生,便成为养生学的基本法则。顺应自然规律养生,具体包括顺应四时、因地制宜等丰富内容。大自然的显著变化,莫过于阴阳离合引起的春夏秋冬,四时交替,太阳升落,月廓盈亏,呈有序性、节律性演变,这种变化,人的力量就改造不了,只有顺应这种变化规律而养生,叫做顺应四时。顺应四时养生的主旨是根据这种同步变化规律,安排起居劳逸,练形调神,进食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