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官方近日披露,截至去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达到1.94亿。其中0.99亿为独居的空巢老人。如何应对“空巢老人”等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不可回避的课题。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郭平先生指出,当前家庭结构变迁、住房条件改善、养老机构发展不完善等都是形成空巢老人家庭的原因。
“一方面随着住房制度改革以及住房商品化市场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拥有了自己的住房。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自己独立居住。而另一方面,多数的低龄老人,也就是60到69岁的老人,除非他们有特别严重的疾病或者有生活不能自理的状况,还是愿意自己独立生活,独立居住。因为有的生活习惯和子女不太合拍,这样(独立居住)可以减少和子女的矛盾。”
2000年到2010年10年间,中国城镇独居空巢老人的数量增长了10%以上;农村地区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也呈现出逐年上涨的态势。空巢老人是当前中国老龄化社会的突出特点之一,他们最常面临的问题是生活需求、亲情需求和安全需求无法满足。
有专家认为,传统的孝道已经不足以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老龄化是一个社会问题,应该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去解决。事实上,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于去年底通过了新修改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其中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郭平表示,将“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具有非常好的指导意义。但同时也需要制定相关配套的措施或政策,否则制定的法律条文也很难真正实施。
“相应的配套措施和政策,比如一些经济上的支持措施,都应该跟上。现在通讯手段比较发达,远距离的问候还是可以做到。但要做到面对面地去看望老人,还是需要配套措施的支持。比如说,要求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在春节之外额外抽出时间回家探望老人就比较困难。再比如,还有的老人的孩子根本就不在国内。这些情况都是实施法律时应当考虑到的。”
不同于西方人,中国老人一般对儿女的心理需求较高,因此空巢老人会感到尤其失落。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郭平建议,空巢老人可以通过参加社会活动和培养兴趣爱好来缓解空巢生活所带来的困扰。
“对这些老人来说参与社会是很重要的。他们可以参与社区活动,参与社会上的一些公益活动,甚至是一些志愿性的活动。此外,他们还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而政府部门则应该尽量为老年人多提供一些活动的场所和服务设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