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2月12日发表了《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从中国老龄事业国家机制、养老保障体系、老年医疗保健等多个方面对老龄事业发展作了介绍和说明。我国正在探索以社区为基础的居家养老新模式过去的居家养老用的钱是家庭的,将来的居家养老则很多方面是靠政府来实现的。
居家养老新模式,使得老年人住在社区也可以享受到养老院的服务,而社区护理站的财政、设施、护理人员等方面的问题则由政府来解决。届时,老年人住在自己的家中,由社区上门提供所需服务(包括护理、陪伴、购物、清扫、送餐及做家务等)。
这种新型的养老方式,集中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两个优点,既满足了老人的“恋家”情结,又减轻了年轻人的负担,同时还节省了养老福利的投入。应该说,这是符合我国“未富先老”社会现状的养老模式。
然而,作为主要由政府“买单”的居家养老方式,还不能也无法完全覆盖所有需要养老服务的老人。如部分试点地区的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只包括低保孤寡、五保户、有残疾人子女的老人、优抚孤寡老人、一等以上伤残军人。事实上,符合这个要求的老人不是很多。更大部分的同样有养老需求的老人,他们该怎么办?显然,光靠政府掏钱“买单”,难免捉襟见肘。因此,在政府的强力引导下,依托社区开展养老服务工作,应该成为努力的方向。
笔者认为,推行居家养老的关键在于发展完善、有效的社区为老年人服务。要以社区服务中心为核心,以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为依托,以社区志愿者为补充,设立老人生活中所需的一切服务项目,形成就近、便捷、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这应成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目标。近年来,北京针对希望家庭养老的老年人,大力加强社区养老设施建设,由带有日托性质的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向社区健康老人提供日托、就餐、康复、休闲娱乐等服务。北京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
敬老养老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和社会和谐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面对日益增多的老年群体,养老服务产业的崛起显得急迫。在初始阶段,政府依靠行政力量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是非常必要的,随着居家养老服务的不断推进,政府应集中精力开展管理工作,从更高层面给予居家养老服务更多、更大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政府投入,不妨以发展社区养老为龙头,努力吸引社会各界力量介入养老服务产业,进行市场化运作,才有望真正满足人们老有所养的愿望。
除了政府投入,不妨以发展社区养老为龙头,努力吸引社会各界力量介入养老服务产业,进行市场化运作,满足人们老有所养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