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上,市民政局局长吴世民表示,将全面放开首都的养老服务市场,欢迎社会、企业、个人兴办养老产业,政府将提供政策、土地、项目、资金的支持。在此之前,尽管北京在1990年就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但“养老”二字更多的是和“福利”两个字挂钩。当然,产业化并不意味着全部交给市场,今后政府除了扶持、引导市场,仍会发挥“兜底”作用,更好地保障有困难的老人安享晚年。在推动产业化中,本市将为首都老人今后更幸福的生活提供保障。他说,首先,北京将全面完善首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立与物价上涨相适应的适度普惠的养老金调整机制;其次,全面放开首都的养老服务市场,欢迎社会、企业、个人兴办养老产业,政府提供政策、土地、项目、资金的支持;第三,将全面提高首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让老人看病更方便,出行更舒适,心情更愉悦,并且建立起以老年人满意度为导向的为老服务评价机制,让老人成为“幸福北京”中最幸福的一部分群体。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也透露,经过10个月的调研,市民政局对养老社会化、产业化调研报告也明确了要促进护理、康复行业发展,更好地解决约30万名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同时要推进老人心理关爱,推进老年护理器具、生活辅助器具、老年玩具等老龄产品的研发、生产。“今后,在土地、资金等各个环节,都要对参与养老产业的社会、企业、个人给予优惠。”李红兵说,“全面解放养老产业的生产力,解除各种制约。”尽管展览的老年用品琳琅满目,但目前本市还没有一家专门生产老年用品的企业,也缺乏较强的研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