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大年初六,记者走进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和平家园的“寸草春晖”养老院。这是朝阳区第一家私营养老院,因为有良好的服务、较好的位置,在居民中赢得了不错的口碑,97个床位入住率达到100%,还有老人在排队等候。春节期间,该院只有12位老人回家过节,其他85位老人都在养老院里过节。
院长助理贾金凤负责日常工作,她说,做养老工作,不但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特别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她向记者介绍,97位老人,既有北京市的,也有河北的,还有台湾来的;年龄最大的102岁,最小的61岁,平均年龄80来岁,老人们在这里过得很开心。
在采访了几位医护工作人员之后,贾金凤助理陪同记者来到老人们的床位前,和他们其子女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93岁的赵献春老人原住在朝阳区的外拐斜街,一女一儿都在国外。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网上用QQ和女儿聊天,她说自己经常和女儿在QQ上见面,还开了微博,想说什么话,就通过微博发出去。
102岁的杜祥林老人原住在西城区的金融街,有两个儿子,大儿子70多岁,小儿子也近70,不方便再去照顾更老的杜祥林老人。贾金凤助理和他一起回忆大家用轮椅推着他去逛公园的趣事。
73岁的宋显彤老人原住在宣武区的绿长街,有两个儿子。她说,养老院的饭菜很合口味,医疗条件也不错,尤其是服务态度好,把文化程度和兴趣爱好相近的老人安排住到一起,大家能聊得来。
80岁的易军老人原住在海淀区,她的两个女儿都在北京。她说,女儿非常孝顺,自己是主动住进来的,老人一定要改变观念,在养老院养老,不但自己过得舒服,还把孩子们解脱了,老人就是会玩的孩子,要学会自己找乐子。
62岁的高文华老人是河北承德人,在一次脑梗之后失去自理能力,有点智障。他见到贾金凤助理和记者时,只会简单地重复一个动作,伸出大拇指不停地说:“好、好、好……”看来,他对这里比较满意。
63岁的路李金杏老人来自宝岛台湾,有三个儿子,两个儿子在台湾,一个儿子在北京。路李金杏老人跟随北京的儿子生活,在顺义住了三年多,多次更换保姆。住进“寸草春晖”之后,她说以后哪也不去了,就在这里了。
大半天的采访,从老人们的笑容中、目光里、话语上,记者体验到了什么是寸草春晖。住宿、医疗、饮食有专人细心周到的服务,还经常参加文体活动,老人们也许很知足了。但离开老人们时,记者仍不免感慨,虽然老人在这里过很快活、很自由,但毕竟与家人长期分离,期望他们的子女们能挤出多一点时间来看望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