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推出“老有所养的困境”系列报道,今天我们关注失去独生子女的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新闻热线时常能接到老年听众的求助电话:因为没有子女签署入院担保书,失独老人难以进入养老院。从今年开始,本市首批失独老人养护基地正式启动。这个基地能否解决失独老人难进养老院的问题?失独老人养老还面临哪些难题?
77岁的王金娥和81岁的任恩溥三四年前就开始着手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由于体弱多病,身边无人照料,两人想到去住养老院:
我生病的时候吧,手颤得毛病,越着急越紧张越颤,连交费的都交不了,后来他说咱们干脆就去养老院吧,咱们真要是病了的话,敬老院就能第一时间送到医院。
可是在咨询走访了不下10家养老院后,他们被不约而同地告知,接收的前提是必须有赡养人签字。不幸的是,14年前,他们唯一的儿子就因为急性心梗离开了人世,他们身边也没有其他合适的人选。中年得子、老年丧子的夫妻俩遇到了难题:
他有哥哥也都去世了,表弟表妹都在国外,我的亲戚也在外地。
记者随机询问了几家养老院,也得到了同样的答复:老人入住养老院时需要签订一份入住协议,必须要有担保人签字:
——我们需要监护人,如果老人有意外情况或者其他情况我们都必须找监护人,没有监护人不收。
——如果没有子女谁来当监护人呢?
——如果他没有子女的话,就可以找其他人当也行所有的地方都要求有监护人,没有监护人老人自己做担保是不行的。万一出现昏迷,医院要求你签字谁给他签字?我们院方不可能给他签字,他有一个风险在里边呢。还有就是费用上,老人别拖欠费用,如果老人拖欠费用的话那我肯定要找监护人。
无奈之下,王金娥打电话给了“爱心传递热线”求助,这条热线的创办者徐坤说,在她接听的上万个电话中,失独老人往往是最需要帮助的一群人:
这个热线的宗旨就是关爱孤独老人、关注空巢老人,我们发现孤独、空巢老人之最是失独老人,他们是孤独中最孤独、空巢中最空巢的。他们主要集中的问题就是老无所依。老无所依,首先身体好的时候精神是空虚的,当四肢不能动、有重大疾病年老体衰的时候身边没有人照看,还有他们住养老院保证人制度使得他们不能入住,这比他们失去孩子还更痛苦。
徐坤说,担保人并不是简单的签字画押,最根本的是要承担老人经费不足时的养老医疗等费用,由于涉及经济关系,现实中老人的大部分其他亲属都不愿签字担保。
要不涉及钱的问题我相信中国的几千年亲是亲、邻是邻的文化下,邻居和亲属都会给他做保证人的,但一涉及钱大家就很为难。
从今年开始,爱心传递热线为失独老人签署保证书,联系爱心企业等承担老人入院后超出的费用,并和全市400家养老机构合作,共同建立失独老人养护基地,每个养老机构将为失独老人及家庭提供标准床位50个。王金娥老两口也终于住进了养老院。
我们就做了这样一个制度安排就是我们有一个法律的协议和老人签,然后我们给他做保证人,入院了我们跟养老院签,三方:甲方是养老院,乙方是老人,丙方就是我们。这样老人就顺利入住养老院了。
根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增7万6千个失独家庭,目前全国失独家庭已经超过1百万。北京市计划生育协会数据显示,北京市的失独老人将近8000名。“爱心传递热线”创办人徐坤认为,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还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帮助:
这个保证人制度是独生子女制度后的一个巨大的空白,连贯的就应该前有独生子女政策后有保护政策。但是现在这个保护政策还没有出台的时候,这些人怎么办。当他儿子没有的时候谁来当他的孩子。
民政部曾经表示,失独老人将参照没有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没有赡养人和抚养人的“三无”老人标准,由政府供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已经关注到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未来居家服务机构将为失独老人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尤其是“长期照护服务”。一些养老机构,比如南口镇桃洼敬老院就表示会更加努力,更加全面考虑老人们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