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本市唯一一个冠以“老龄产业”的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落幕,三天的展览共吸引了6万多观众,其中六成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
会上发布《2013年中国智能化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展馆中,可以帮助卧床老人定时翻身的机械保姆、所有家居产品都针对老年人特点专门定制的魔法长者屋、针对老年人失眠设计的助眠仪……200余家参展商的千余种产品亮相,充分体现了智能特色。
耄耋高龄老人年增百万
报告指出,2013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预计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将达14.8%。其中,中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人口年均增长100万的态势将持续到2025年;空巢老年人口今年将突破1亿;无子女老人和失独老年人以及失能老年人口均在持续增加。
目前中国养老体制机制还不完善,除了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严重不足外,养老护理员缺口也很大,现有的30万人离实际需要的1000万人差距非常大。
报告指出,在巨大的养老压力下,中国必须探索新的养老模式,而智能化养老是能够应用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异地养老等的一种高科技集成平台,不仅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健康、舒适的养老服务,更可以低成本应对人口老龄化。
无障碍地活动、在家预订周边餐馆饭菜、按下急救按钮就有专业小组上门服务……报告介绍了位于江苏省常熟市的全国老龄科技产业园的一些尝试——从老年人角度实现生活安全、高效急救服务、慢病管理、社会交往等智能化服务,并由此形成标准和效应推广。
目前,中国除“北上广”有少数几个示范养老机构外,绝大多数养老服务的技术设备还很落后,服务效率和质量很低下。报告建议政府应从顶层设计上给予扶持政策,同时,综合的技术、产品、服务应配套跟上,突出智能管理服务,以提升中国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机械保姆帮老人自动翻身
本届展商中,辅具类的展商占40%,医疗器械占30%。展会中有关智能养老的各种概念产品不仅数量多,品种也非常丰富,针对老年人失眠设计的助眠仪、能发语音信息、定位的智能手杖、电动代步车等智能养老产品琳琅满目,成为最吸引眼球的展区。
在一家企业的展区,记者看到这里能为老人提供一系列居家养老所必需的智能化产品,如通过一个安装在家里的智能终端,老人的子女只需要在手机上下载一个应用程序,就能第一时间了解老人在家里的各种活动,细微到老人在家中的哪个房间、几点上床休息都能即时了解。
通过老人胸前佩戴的传感器,如果老人在家中发生意外跌倒,子女可以第一时间获得讯息并拨打急救电话。
展会中还有专门为卧床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各种辅具。“老伴两个月前半身不遂,这次过来也是想看看有什么能对她有帮助的产品,”站在“机械保姆”前,一大早从丰台赶来参观的杨大爷告诉记者,“刚才看了人家演示,觉得挺好,打算订一部回家,这样在家里就能照顾她了。”
这款售价一两万元的“机械保姆”其实是一张多功能护理床,不仅能在夜间定时为卧床老人翻身,还专门配备了洗头盆,卧床老人躺在床上就能洗头,床侧配备的机械手还可以帮忙把老人从床上转移到床下的轮椅上。
台湾团首次“登陆”觅商机
老博会上,台湾展团今年首次大规模亮相,并携带了近200件生活辅具产品,包括倒立机、能调温度的保暖衣等。
在现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倒挂在一台机器上。观众为他捏了一把汗。来自中国台湾高雄市的李昇翰表示,这是在进行遍及全身的锻炼。“20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这个简单的仪器可以让人们安全倒挂,将倒立、脊柱牵引和肌肉锻炼融合在一起。”
另一边,一件看似普通的无袖坎肩儿,却是能够智慧控温的保暖衣。工作人员介绍,在衣服内外层夹着一块特殊的布,它通过一根装在衣兜里的电线,与电池相连。打开开关后,让穿者在三分钟内感觉温暖舒适,并可以根据人体温度调节45℃、50℃和55℃三个温度挡。如果过温、短路,会自动断电。
站立式病床,床面最大可78度角,帮助久卧病床的患者增加心肺功能,预防或缓解腿部变形;全自动翻身拍背床,通过床体压力点的更换,实现床面上下、左右交替,让病患轻松翻身……台湾展团的生活辅具产品吸引了不少市民现场体验。
来自法国、意大利、芬兰等2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馆官员昨天也被邀请至现场,了解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和养老产业市场。主办方表示,希望能让境内外有实力、有特色的养老服务类企业参与中国养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