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了半年队后,73岁的陈榕终于住进了市第三社会福利院四休养区。
“全靠我运气好,不然现在哪挤得进去!”老人说。原来,她的一个老邻居前不久刚出院,就把床位让给了她。
公办养老院为什么这么火?和民营养老机构相比,有什么优势?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先天不足
民营养老院要么位置偏 要么价格高
记者先后走访多家民营养老院,发现这些养老院要么位置偏僻,要么收费较高,一般人都不愿去。
为了寻找歌乐山上的一家民营养老院,记者就费了不少功夫。先是坐201路公交车到歌乐山镇广场,再往天池方向步行,多次问路,历时40分钟后,才在一个不起眼的院子里找到了该养老院。
“阻碍民办养老院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土地。”据业内人士透露,在主城区,一般很难找到合适的土地办养老院,因为开发价格太高。
除位置偏外,部分民营养老院在价格上也不具优势。以歌乐山上才开业的和展天池老年护养中心为例,老人入住先要缴纳6万元会费,标间含伙食、水电气、洗衣费在内,每人每月2160元,单间2860元。如果老人需要特殊护理,还要加收1500—4500元的特护费。
怡园养老院、桂湖老年公寓等生意较好的民营养老机构,每月收费也在1600元左右。这还仅仅是生活能自理老人的价格,如果要全护,价格就要涨到3000—5000元。
但在市第三社会福利院等公办养老机构,生活能自理老人每月费用仅1200元,不能自理的老人则在此基础上加600元。
公办与民营,收费差距为何这么大?
市民政局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处调研员廖典清说,公办养老院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建设方面有政府投入,护理人员工资也由财政拨,还有一些社会捐赠。而民营养老机构没有政府投入,也很难得到社会捐赠和福利资金支持,因而发展艰难。
来自市民政局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目前,全市登记在册的201家民办养老机构,只有约三成盈利,一半处于亏损状态。30—150个床位的中小型养老院普遍亏损。
后天劣势
公办与民营的硬件和服务水平差距大
最近几天,我市连晴高温,室外温度高达40多℃。
在位于歌乐山的市第三社会福利院,挂在墙上的温度计显示只有30℃,即使不开空调,也不觉得闷热。
楼底是老人的活动室,三三两两的老人正在看报纸、下棋。往楼上走,是老人们的住房。房间约有十余平方米,摆放着两张床,电视、空调等电器一应俱全,看上去很干净,也很舒适。该院还配了6名医生,可随时给老人看病。
与第三社会福利院相隔几百米处,就有一家民营养老院,条件却天差地别。
这家民营养老院由民房改建而成,共有三层楼。顺着狭窄的楼梯走上二楼,原来就不大的地方被分为两个房间,每个房间大约有十余平方米,却首尾相连放着四张木板床,老人的被褥随意丢放在床上,整个房间散发着一股馊味……老人仅有的娱乐就是看看电视或散步。
“有没有医生?”记者问。住在这里的老人告诉记者,所谓的医生都是“走穴”的,有需要才会过来,“而且也不是很专业。”
“与公办养老院相比,民营养老院大多规模小,环境设施和服务水平上不去,老人当然不愿意来。”南山养老院院长蒋乙仙一针见血地指出。据他透露,南山上曾有一家老年公寓,有30个床位,由于半年没有一位老人入住,最后只好转行做了农家乐。
特殊性质决定
公办养老院床位只有40%对外
导致公办养老院紧俏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它并非所有的床位都对外开放。
“公办养老机构具有社会福利性质,承担保障兜底功能,必须无条件保障我市‘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收入、无法定抚养人和赡养人)老人的养老问题、安置确实查找不到来源地的流浪乞讨人员,并优先接纳低收入困难群体,在满足这些任务和前提下,空余床位才能提供给其他有养老需求的老年人。”市第一社会福利院院长李鹏梅说,作为市民政局直属的公办养老院,市第一、二、三社会福利院共有1500—1600张床位,其中只有40%对外,这就是说,只有600—640张床位能够提供给有养老需求的老年人。
“随着老人平均寿命的增长,不少老人在养老院一住就是十几年,床位不增加,就只会越来越短缺。”李鹏梅说,再过几年,想入住公办养老院,可能要等上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