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城乡养老床位数不到老年人口的1%,与全国平均1.95%的差距较大,离2015 年的床位目标缺口也不小。日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司委副主任委员周丽琼率队到我市调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记者从汇报会上获悉,截至2012 年底,全市60 岁以上老年人口达 47.4万人,但养老机构不足,养老服务发展令人堪忧。
据预计,到2015 年,我市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 53 万,其中80 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有7.8 万,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人口高龄化、空巢化趋势也日益突出,养老已成为受关注的问题。
现状一:床位数低但空置率却高
据介绍,目前,我市有社会福利院6 间、敬老院97 间、光荣院6 间、星光老年之家31 间、居家养老服务机构1间,总床位3844张。而未来2年内河源将迎来53 万老人。也就是说,如果未来不新增床位,1000 个河源老人约有7个可以入住养老机构。按规划约3%的老年人通过养老机构养老,全市也需要1.59 万张床位,缺口巨大。
养老床位总量不够,但空置率却又不低。全市97 家敬老院供养人数仅1875人,床位空置率达36%。源城、东源、连平等社会福利院拥有床位654 张,实际收养老人292人,空缺超过一半。
市民政局负责人在汇报工作中分析,造成养老床位的空置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养老机构条件设备较差,管理落后。虽然经过近几年的改造建设,大多敬老院由原来的泥砖结构变成了钢混结构,但仍存在基础设施滞后、难上等级、规模较小等问题。二是大部分老人的养老观念比较落后,不愿意住养老院。
现状二:一个护工照顾10个老人
在市(源城)社会福利院,入住的老人多为失能老人,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全院51 名干部职工每天为这些老人(其中还包括弃婴)提供整理卫生、洗漱、喂食、陪伴等基础的生活护理。但据该院负责人介绍,他们非常缺乏专业的管理和服务人才,难于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服务需求。而一些乡镇敬老院的情况更糟糕,有的甚至连一个管理人员都没有。
据统计,2012 年末,全市敬老院的工作人员有 214人,收养农村老人1979人,这样平均下来,平均每名工作人员需要照顾10位老人。
照顾老人是苦活累活,一般人不愿意干。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担任护理员的多数为中年妇女,她们或是下岗工人或是进城务工者,文化素质不高,家庭负担重,缺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虽然经过一定的培训上岗,但普遍缺乏资质,日常操作一般是怎么省事怎么习惯怎么来。而我市由于长期以来养老机构管理体制没有理顺,造成社会福利养老服务人员严重不足,极大制约了农村五保供养事业的发展。
现状三:财政投入养老资金太少
根据市财政局相关材料,对于公办养老机构投入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省和中央补助资金,本级财政投入所占比例很少,2011、2012、2013 年市县财政投入分别为320万元、328万元、323万元,主要是对福利院、敬老院机构的投入(含人员支出)。源城福利院虽然亦挂市福利院牌子,但主要还是源城区负担,市级财政只对该福利院每年30万元补助,2013年增加到35万元,以后年度将视情况酌情增加。
记者了解到,经费不足、资源不足等问题是我市养老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些乡镇敬老院平均每位老人每月的供养费用甚至只有几百元,远远不够实际在院所需成本。据介绍,由于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多,我市现有农村五保对象16824人,集中供养率仅为11.1%。
目前,我市正在把乡镇敬老院改造为农村社会福利院中心,但由于财力有限,市政府只从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拿出90万元资助试点改造的敬老院,每间15万元。
建议 省加大对山区帮扶力度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没钱和没人服务的问题。为此,市民政局负责人向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建议,省级财政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养老服务场所建设的支持力度和五保供养经费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并明确各级配套资金的分担比例,以缓解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财政压力,确保社会救助资金全面落实到位。
座谈会上,一些专业学者、社会组织、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负责人,也纷纷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市老年人协会会长欧阳均认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必须加大投入,要把社会上能用于养老服务的资源都整合利用起来。河源老玩童长者服务中心主任黄艳妮表示,政府应多支持专业化和综合性养老服务组织发展,要通过加大对各类组织及其相关人才、设施等的资助力度,以使相关的支持措施能够按照规则公平和水平动态适度原则惠及不同类型的老人。源城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副主任刘锋认为,居家养老是大势所趋,老人们还是比较信任家居环境,且非常需要儿女们的陪同,因此,政策应多鼓励支持居家养老。
政府动作 2015年养老床位数将超3倍
到2015 年,全市养老床位总数将达到 1.3 万张。来自市民政局的消息称,市政府已经确定,我市将开展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以公办养老机构为示范,以社会养老机构为补充,积极探索政府倡导资助、社会力量兴办养老事业的新路子,到2015 年达到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 28张。
今年规划项目有序推进
截至去年底,河源户籍总人口366.8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12.9%,按照60 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超过10%即为老龄化社会的国际标准,河源已进入老龄化地区行列,且处于老年人口快速增长阶段。面对这一现状,我市将全面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要求今年各县区选定试点,有计划推进敬老院改造并过渡为福利(养老)中心。
记者获悉,从2004年起,我市先后投入 3800万元,分批对全市97所敬老院进行了升级改造,其中已有7 所被评为广东省一级敬老院,乡镇和农村“三无”、“五保”人员的生活进一步得到保障。已列入今年规划建设的养老福利项目也在有序推进。其中,和平县综合福利院将按省一级的标准计划,建成“花园式”的县级综合社会福利机构;龙川县福利院项目已于去年立项,建设床位将达 2200 张;东源县福利院总投入3700 万元,床位数130张。
“十二五”期间,全市要完成11 间敬老院1650 张床位建设任务,每间敬老院设计床位150张以上。
市区预留约1万平米用地
此外,为解决制约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瓶颈问题,我市住建部门、国土部门主动做好福利机构用地专项规划,将养老机构用地规划纳入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完善的城市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设置标准,并与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以及“三旧”改造专项规划相衔接。《河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2 年)及相关规划方案显示,已在东城西片区和东片区规划了约1万平方米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
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市要建有1所省一级以上的养老福利机构、1 所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专业性护理机构、1 个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每个县区要建有1 所省二级以上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每个乡镇(街道)要建有1所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临时托管或日间照料服务的福利设施。
与此同时,市住建部门在审查、审批市区新建住宅小区设计方案时,还要求每个小区设置100—25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社区活动中心,作为小区居民和老人就近活动的场所。
养老机构用地优先划拨
为引导和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我市还出台了相关政策,明确民办养老机构在土地供应、税费优惠、政府补贴、金融扶持等方面可享受系列“利好”。
我市明确要求,市、县(区)在制定年度土地供应计划时,将优先安排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凡经省审核同意有意在河源兴办养老机构和残疾人福利机构的港澳地区投资者,市、县(区)在安排用地指标时,将优先解决其用地需求,优先保障项目建设用地。对新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可采用划拨方式优先供地,按照相关法律政策,明确土地使用权和用地指标申报审批程序,将养老设施建设项目审批纳入绿色审批通道。
对养老服务机构免征营业税,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免征企业所得税和自用房产、土地、车船使用税,用水、用电、电气(燃料)等与居民用户实行同价,并免收相应的配套费等。
同时,建立民办养老机构新增和运营床位政府补贴制度。对经县级以上民政部门批准、符合建设项目管理规定的新建、扩建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机构按省定每张新增床位不低于3000 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对建成开业的可给予每月每人资助50—100 元运营补贴。
这些利好政策,得到了社会的关注。目前,连平县拟引入社会力量在陂头镇兴建综合性的休养机构,床位150张。其他各县区对区域性敬老院建设也在探索推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