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凌源市民政部门工作人员看望王廷章左老人。市救助站供图
“你们放心吧!老人已经进了当地敬老院。”昨日,记者接到了深圳市救助站的电话,该站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67岁的王廷章得到了当地民政部门妥善安置。
然而像王廷章这样获当地政府安置的老人毕竟只有几位,仅去年,60岁以上老年人进深圳救助站求助6710人次,占到受助总人数37%,踯躅在深圳街头的老人们最终的归宿在哪里?
陪伴“老倔头”回家
67岁的王廷章有着东北人特有的倔强、自尊的个性,在外面漂泊十多年,靠捡破烂为生从不乞讨,甚至连亲戚朋友也不愿麻烦。最终在深圳市救助站工作人员的劝说下,老人想着自己年纪越来越大,最终必须有个去处,答应了这次真正的回家。
近日,在深圳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和社工的陪同下,王廷章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经过长时间的火车旅程,回到凌源。
关键怕老人“呆不住”
到达凌源已经是上午9时,凌源市救助管理站的李站长等人热情地接待了深圳的同行。随后,王廷章老人被凌源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临时安置在了救助站。由于李站长刚刚调过来不久,不清楚王廷章的实际情况,之前是前任吴站长一直与华群山联系沟通协调老人低保、生活安置等问题,深圳市救助站随行人员曾育平向李站长汇报了王廷章的有关情况,讲述了王廷章老人在深圳的生活状况以及如何发现老人、劝老人返乡等情况,让同行们非常感动。
凌源市民政助理孙志华表示,只要老人愿意在这里生活,低保和安置都不是问题,关键是怕老人在这里呆不住,呆几天又走了。
关注无家可归老人
街头、桥底下、角落里,市民经常能看到一些头发花白的流浪者,有的好心人甚至给救助站打电话、发微博@市民政局,甚至把他们送到救助站。6710人次!这个数字告诉我们,他们来到这里只是躲避风雨严寒,吃顿热饭睡个好觉,最后还是再次回到街头。
面对这些老人,在深圳多年从事救助管理的工作人员坦言,由于没有统一的政策指引,加上很多老人常年在外流浪,户籍所在地的政府也会认为是“包袱”,要好好接收和安顿他们是个很大的难题。市救助站站长付天跃介绍说:“我们从被动救助改为主动救助,工作中发现社区内还存在许多相类似的情况,通过这次成功的护送返乡案例,能够为我们处理类似的情况提供宝贵经验,深圳已经成功送了几位老人返乡安置。”
可毕竟只是几位,而且还与深圳市救助站工作人员不懈沟通和努力有关,更多的老人们年纪越来越大,只能反复进出救助站,即使给车票回家,他们也还是选择在城市流浪,在这里能获得生活必需品。
在这里,我们希望救助站工作越来越主动的同时,也希望户籍所在地政府能够在条件允许下,给老人们一个最后落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