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老人在养老院里弹琴
《失独夫妇的养老窘途》报道追踪———“儿子,你知道吗?我们已经入住敬老院了,你就放心吧!我们生活得很好。今天是清明节,你安静地在另外一个世界好好生活吧!祝你快乐!等你生日时再来看你……”这是清明节前夕刚刚入住宣武区一家养老机构的任氏夫妇昨天写给去世儿子的信。
“在第一时间告知为我们晚年养老揪心、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然离去的儿子,我们的养老现在终于有保障了——这是我们在清明祭奠儿子最好的礼物!”王姨动情地对记者说。
作为最早一批响应政府独生子女政策中的代表,任叔和王姨退休前双双在一家科研机构工作。然而就在他们分别步入花甲之年时,一场突至的疾病夺去了他们唯一爱子的生命。
在终于挺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梦魇经历后,他们发现随着儿子的离世,他们各自的身体也进入了病魔缠身的阶段:一个身患糖尿病和高血压,一个罹患静脉炎和早期脑萎缩症,两位老人的生活遇到很多困难。从三年半前开始,寻找一家养老机构入住,成了他们每天的工作。
然而在遍寻京城十余家养老院后,他们发现有一个无法超越的“拦路虎”横亘在自己和养老机构之间,这就是任何一家养老院,都需有直系亲属做保证人签字,他们才能顺利入住。
“保人并非只是简单地签字画押,最根本的是要承担老人经费不足时的养老医疗等一干费用;并且还要有户口、正式工作、亲属关系等一干条件的限制。这些条框无疑会把那些没有亲生子女的老人挡在养老院门外。”“失独老人精神关爱专线”的创始人徐坤这样介绍。
作为具有法人资格的、专门服务于孤寡空巢老人的公益组织,徐坤开办的“北京爱心传递老人关爱中心”聚集了数十家爱心企业,搭建了政府、企业、公益组织联合为老年人服务的公益平台,为失独老人住院提供公益资金保证。在蛇年伊始的大年初一,在本报记者的见证下,任叔和王姨在家中昏暗的灯光下,戴着老花镜,分别与徐坤签署了由关爱机构担当保证人的协议。签约后不过个把月,任叔和王姨就找到了一家他们心仪的敬老院。徐坤和儿子开着车,接上二老装上杂物,径直把他们送到那里。
走进二老居住的房间,新装修的白墙上,挂着养老院奉送的一幅水粉画。左边写字台上,放着一架电子琴,它是25年前,任老从欧洲带回来送给儿子的礼物。儿子很快自学成才,演奏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午饭过后,王姨即兴为记者弹奏了《我的祖国》和《鸽子》两首曲目,她介绍,这是儿子生前最喜欢的两支曲子。徐坤说,作为全国首例签约公益组织做担保入住养老院的失独夫妇,任叔和王姨的养老难题总算解决了。但全国还有一百万个失独家庭,且以每年7.6万个家庭的速度增加。
文并摄/本报记者 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