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胡光华
从1990年7月被任命为上高县翰堂镇敬老院院长起,李水生就成了五保老人的“好儿子”。20多年来,他吃尽苦头,将敬老院建设成为高标准的园林化庭院;他以赤子之心、亲子之爱侍奉老人,使生活在院里的五保老人安度晚年。
翰堂镇敬老院院长不好当,曾经两年内换了3位院长。李水生当了院长后,下决心要把敬老院办成幸福院。首先要解决的是饮水难、看病难。他带领工作人员动手打井,又向上争资请人打机井,终于让老人们第一次喝上了清洁的自来水。李水生把在村里做赤脚医生的妻子动员过来,在敬老院里办起了医疗保健室,为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经常给老人检查身体,为老人看病打针送药。
李水生的眼光远着呢,他要改善敬老院环境,发展庭院经济。如今,翰堂敬老院实现了院内环境园林化、居住条件宾馆化、生活条件便利化。目前全院供养老人103人,占全镇五保对象的97.2%,入院率居宜春市第一。近几年来,敬老院的庭院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年纯收入达到了六七万元。
李水生把自己当老人的儿子。他经常说:“敬老院就是我的家,每个人都要用真心、真情去爱这个家,对待老人要像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他经常到老人房间摸摸被窝问老人睡得暖不暖和,到食堂了解荤素搭配是否合理,尝尝菜的口味是否咸淡适中。老人怕孤独和寂寞,一有空他就和老人拉家常。逢年过节,他便留在老人身边,组织开展唱红歌、跳健身操、做游戏等文体活动,使老人在精神上得到慰藉。一次,75岁的老人易仁厚在路边散步,被货车上飞下的石头砸断了脚骨。李水生立即将他送到了人民医院,在病床前悉心护理了三天三夜,还在外借了1.2万元为老人支付医疗费。2008年初,单美秀老人突然中风瘫痪在床。李水生夫妇轮流给她煎药送饭,精心照料。护理了11个月,临终前老人拉着他的手吃力地说:“还是水伢子好。”20多年来,李水生先后为敬老院100多位老人送了葬。
对待五保老人,李水生像对待亲生父母。而对待亲生父母,李水生却没能尽到儿子的孝心。他的母亲瘫痪在床有三年的时间。由于工作忙,他一年难得回去一两次,全靠弟弟和姐妹照顾。2002年农历腊月三十下午,弟弟打来电话说母亲病危,让他赶快回家见上一面。而这时,院内一位90多岁的老人突发疾病,李水生和妻子赶紧诊治。等他们处理完赶回家时,老母亲已经去世。强忍悲痛料理完母亲后事,李水生又急忙赶回了敬老院,因为那里的老人离不开他。
从三十而立到五十知天命,李水生黑了脸蛋、多了皱纹、长了银发。但他对民政事业无私奉献的心依旧年轻,他对敬老院老人悉心的关爱依旧浓烈。他永远是孤寡老人的“好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