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0点,老人坐着坐着就睡着了。
关注养老系列报道之四
养老院老人大都患老年病 行动不便生活无法自理
因费用等问题拼“护工” 护理质量家属难监督
人到老年,颐养天年,幸福安康终生也是人生美好的终点,然而,而今的一些老年人却在病痛、痴呆无知觉中走完生命最后一程。养老院中的老年人更是离开亲人,在陌生的环境中、孤寂地老去。
记者了解到,目前养老院里的老人,几人合“拼”护工现象普遍,多是“一对六”,甚至“一对十”。因人手不足,这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每天的活动范围就是脚下“巴掌大”块地,日复一日。现实的状况是:“又脏又累收入低”导致护工难找,人员年龄偏大,流动率高。
近日,记者走访了广州市多家养老院,详细倾听了多方心声。
老人“我的世界你不懂”
朝六晚九吃饭睡觉是主业
10月23日,星期二。麓湖边,金色晚年养老院,隐匿在街道深处。这天是重阳节,养老院特意准备了饺子作为节日餐,有了些节日的氛围。此外,没有太多探望的家属,这天和往常一样,平静无奇。
和平时一样,80岁的江婆婆早上6时准时起床。她的室友在护工提醒下起床。两年前,失去老伴的她来到养老院,她与其他五位老婆婆分到一个宿舍,负责这近20平方米的“舍长”是一位来自湖南女护工。
几年前,江婆婆的腿开始越来越麻木,现在只能扶着架椅一步步挪动。但比起其他人,她还算幸运,其他几位“室友”都是完全瘫痪,不能行走。
护工给每个人穿衣服、叠被子、洗脸、刷牙,六个人轮番忙完后,早上7时,她们就开始吃早餐。能拿勺子的就自己吃,有些完全不能动的,就靠护工一勺一勺地喂。
江婆婆所住的二楼,有三十个和她一样的老太太,这层楼由四个女护工照顾,三个值白班,一个值夜班。两年来,她已经逐渐习惯做事要一个一个排队。饭要一个一个地吃,澡要一个一个地洗。
早餐过后,从8时到11时,是她们的洗澡时间。洗完澡的老婆婆被集中送到宿舍中间的大客厅看电视。早上10时多,大厅里全是看电视的老婆婆。江婆婆就坐在靠窗的角落,她们彼此之间并不聊天,所有人都盯着屏幕,任凭电视里放什么,不论是歌舞、相声、电视剧,她们只是很随意地看着。不一会,有些老婆婆就在嘈杂的客厅里打起盹来,直到护工喊吃午饭。
中午12时午饭过后,老太太们被一一送到自己的床上,开始午睡。两个半小时午睡时间起来,他们会有一道下午点心,接着就是看电视、打盹。下午4时多,她们就开始吃晚餐。晚上9时,在护工的安排下,结束一天的生活,开始上床睡觉。不快也不慢,一天的生活就这样结束。
“巴掌大”的空间里转悠
江婆婆很想到麓湖边转转,但这只在亲人探望的时候才能实现。因为在白天,三个护工要照顾二三十个人,没有人可以推着她出去。她每天的生活,就在宿舍、大厅两点一线。江婆婆指着大厅里,各自盯着电视或打着盹的老婆婆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她来老人院后认识的新朋友,虽然她们彼此之间平时没有任何交流。默默地陪伴,已经比在家要好得多。
两年前,老伴过世后,她的腿脚开始不能动,于是跟着二儿子一起生活。在她三个孩子中,大儿子已经60多岁,家里房子小,根本住不下,而女儿嫁人随人去,不可能容纳老母亲。她的二儿子收入相对高一点,不过目前离异,经常出差,江婆婆常常一个人在家,茶饭不思。
为不增添孩子们的负担,她要求上养老院。对生活,她已没有太多的要求,有些思念也逐渐遗忘,和其他人一样,她每天习惯性地盯着电视,任各种画面在她眼前掠过,没有人知道她在看什么,想什么。
如果说江婆婆的生活范围是两点一线,那么古老伯就是“巴掌大”块地。
住在广东省江南医院老人托管区的古全祥,今年94岁,曾是广东省劳模。8年前老伴过世,孩子们给他在家中请了保姆。两年前,古大爷中风后,成了植物人,连吃饭也不会嘴嚼,全靠注射器注射食物。
现在,古全祥白天晚上都这样,而他的生活范围永远只在这张床上。
和古大爷住同一宿舍的,还有五位老人。有的习惯性痉挛,躺在床上,不断用手到处乱抓,手都抓出了血,只能把手用布绑紧。有的因疼痛呻吟,整天都不间断,睡着了也是如此。因为宿舍通风不畅,整个屋里都散发着老年人的体味。他们要么躺在床上,要么坐在轮椅上,最远的地方就是宿舍门口的走廊上,看人来人往。这里,没有电视的喧嚣,更没有其他的娱乐设施,他们就是这样送走一个个清晨和傍晚。
“养老院再好也不如家里”
古锡源今年68岁,头发花白。他是一名机械研究者,年轻时常年在外生活,所以结婚生子都比同龄人晚了许多。他的独生女儿刚生了孩子,他和老伴俩正在全职照顾这个不到一岁的小外孙女。这只是他不能照顾老父亲的原因之一。
不过,最终决定他把父亲送来养老的原因是,“曾经有一个月,父亲连续发两次高烧,都在半夜”,他家住在没有电梯的七楼,三个人合力才把老父亲抬到医院。这样来回折腾,古锡源害怕了。“现在住在养老院,有专门的人照顾,还是比请保姆放心”。
“之前,父亲还算清醒,有点活动能力,还会表达,家里请了保姆专职照顾他。但现在他这样了,请个保姆不放心”。最后全家人商量,将古大爷送来江南医院托管。
和古锡源一样,今年70多岁黎老伯,照顾家中一位老人10几年,前年老人刚过世,谈及养老院养老,黎伯深有体会。
老人是黎伯的叔叔,孤寡一人,老人当时近80岁,而黎伯也已50多岁,照顾老人力不从心,于是和老人亲属决定将他送往养老院。黎伯直言,这也是无奈之举。
如今也面临养老问题的黎伯,现在更加理解,当时老人渴望依赖亲人的心情。他说,老人很希望有人来陪,若是有段时间没去,老人就会念着。有家人去看他,老人就很开心。黎伯认为,养老院再好也不如家里,“家庭养老最好,只要是能自理、半自理在家养老最好。”但黎伯也理解,完全不能自理时,子女工作忙无法依靠,不得已是要去养老院。
护理好坏全凭运气
当时,老人生活还基本能自理,能走能动,可不久老人摔断一条腿,落下残疾,生活无法自理。于是,2000年左右,黎伯就将老人转到友好养老院。黎伯透露选择这家养老院是看重它离医院近、有专业护理、环境较好有活动空间。
当时,老人家属一同出钱,包了一个10多平方米的单间,请了一位专门护工照顾老人,“养老院安排的一些护工并不是都合适,那老人就不太好受了。”
当然,“一对一”的护理代价也不小。黎伯算了一笔账,包下单间,房间设备齐全,一口价5万元,这5万元算是物品折旧价,房间可以住到老人离世。护工费每月1500元,买菜、生活用品等家人与护工商量,另外养老院还要收取一定的管理费、水电费、服务费等,一个月不包括医疗费,共3000元左右。
黎伯感慨,在2000年的时候,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好在老人还有些积蓄,才勉强能承受。
而护工的护理质量,家人常不在身边是较难监督的。问问老人,黎伯表示,好在双方互相还满意。但没有专人护理的老人可没有这么幸运了。据黎伯透露,这些老人多半靠值班人员,老人掉下床、摔跤了,都没有人知道。
黎伯考察多家养老院发现,伙食不好是普遍存在的最大问题,而护理现在一般都还行。
“拼护工”一对十很普遍
广东省江南医院的大内科下的托老区,不少老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该院内科主任胡雪苗直言,在该院养老的老人至少患有三种疾病,这些老人另一共同点是高龄,平等年龄在75~80岁之间。
根据护理级别不同,养老的费用也有差异,但价格都不低,每个月费用普遍需3000元左右,主要包括,在院饮食、床位以及护理等费用。胡雪苗透露,养老费用全靠自费,没有医保,对于普通家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这些身患疾病、行动不便的老人起居、饮食等方方面面几乎全靠护工。目前,江南医院约有200名老人,30多位护工,一名护工24小时照顾6名老人。按照民政局规定,“一对六”已是上限,但实际上,往往不止这个数。然而“一对一”私陪费用每月高达4000、5000元,有些实力的家庭不多,“拼护工”便成为不得已的选择。
护工
“一天伺候十多老人,一月两千多”
一天要为6名老人擦身
作为养老院老人最亲密的伙伴,护工有着极为相似的群体特征:熟人介绍入行、老乡扎堆在同一养老院、背井离乡来自乡村、年龄多在40~50岁之间、以女性为主。
他们的故事也相同:为了生计、为了赚钱,不远千里背井离乡,从农村来到繁华都市,在养老院干着“脏臭累”的工作,拿着并不高的工资。
护工秦明(化名),今年40多岁,来自四川农村,护龄3、4年,当初是老乡介绍并带入护工一行。他说,刚开始如果没有老乡手把手教护理,根本没法上手。
护工上岗前都会进行一定的培训,但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多是培训中未涉及到的。
他举例说,有些中风的老人,手脚无力,要将体重150、160斤的他们从床上抱到轮椅上,速度不快、不用巧力根本办不到,慢慢移、一步步挪,很容易弄伤老人的腰。而这类“知识”,秦明在培训课是学不到,非老乡也是不会教的。
根据多名护工介绍,他们的主要工作是给老人喂饭、洗澡、换尿片、上厕所、打扫卫生等。秦明所在的养老院规定,每天都要给老人沐浴。秦明抱怨道,3名护工要照顾30多位老人,工作量那么大,每天都洗是“不可能的”,只能是轮流洗,他一天洗5~6个老人。若是心情不好,就少冲一个,自己可以多休息一会。而老人的房间卫生过得去就差不多,要做到规定的干净程度,“很难”。
小费多自然对老人好点
那么,养老院、家人是否会问责呢?秦明并不担心,他说,现在护工少、招人难,养老院管理也相对松些。而家属要求每天都洗,他认为有些苛求,以前老人在家可能好几天才洗一次,来到养老院的时候都是臭的,到养老院后要求每天洗,以为是“花钱买服务”。他觉得,家属不体谅,也时常不给好脸色。
还有些家属“小气”,小费是5元、10元,甚至不给,跟住大医院老人家属一给就是100元、200元差别很大,这他都理解,“将心比心,你对我好点,我护理老人也更好点。”
此外,精神不正常、糊涂老人这类养老院“不老实分子”,好动、爱折腾,常常不小心跌倒受伤,而不明情况的家属则问责护工和养老院,令护工头疼不已。为防止类似情况发生,护工则征求家人与养老院的意见,将老人局部绑住,预防意外发生。如果家属不同意,则会要求老人转院或后果自负。
“老人被绑着是比较难受,那也没办法。”根据秦明经验,一般不能绑太紧,否则血液不循环。
为省钱10年未回家
秦明一天要上12小时班,白班、晚班15天轮一次。而另一家养老院的赵丽(化名)每天要工作24小时。两人都是全年无休。他们的工资并不高,秦明的工资包括护理费、养老保险、工龄奖等,每月2500元左右,包吃住。而赵丽是护理一位老人13元一天,共护理6名老人,每个月2400左右,偶尔有小费,她与老人同住,在养老院吃饭每顿3元。
为节省开支,秦明已经十年没回家过年,过年期间车费翻倍、过年走亲访友花销多, 一个多月的工资没了,请假超过10天,工龄奖也没有了。
在秦明看来,护工的是“脏臭累”的工作,工资太低。年轻人是根本受不了这份“罪”,都是有一定年龄的人才能坚持。护工流动性大,他的同事陆续有人离开,而坚持下来的,工龄则很长,超过10年的人不在少数,而赵丽也已做了17、18年。
在他们看来,大医院的护工是个“金馍馍”,“一对一”护理,工作轻松,工资每月约有5000元,还时常有小费。他们也想去大医院,但没有关系根本进不去。秦明说,一般做到50岁就做不动了,然后回家带孙子去。
因为24小时不能离开老人院,这些护工的圈子,就是身边的这些护工同事。“每天的消遣就是和其他护工聊聊天,因为这些老人几乎很难交流。刚开始看起来还能正常,但久了你就发现他们的话都是颠三倒四的,说胡话。”赵丽(化名)说。
有些子女也迫不得已
“把老人送到养老院绝不是最好的选择,但也是没有选择的选择。”林建(化名)是海珠区一家民营养老院的医护人员。今年30出头的他,在养老院做医护服务已经10年。工作主要是给老人做常规检查、基础的保健、分发药物、突发抢救。
在老人院工作10年,“我所有的病人,最终都是等待或走向死亡。”这让他的心变得“有些麻木”。
早期他常常感到不适。“这些看着要好的老人离世,心里特别难受,甚至觉得他们的灵魂还在”,他曾一度陷入恐惧,“有的中午还看他吃饱了饭,睡午觉就睡"过去了"。
所以很多时候,他都选择忘记,他已经记不清自己送“走”了多少老人。衰老的可怕,让他深深感受到生命的可畏。林建说,有些老人病得很可爱,只要见到你,就会跟你打招呼。但也有些人变得很怪异,就像变了个人。
在这里,他见到各种各样的送老人进老人院的理由。很多老人老年痴呆后喜欢编瞎话,制造家庭矛盾。有个老人之前住在其中一个儿子家,每次其他子女去探望时,她就编着说儿子虐待她,不给饭吃不给钱花。后来她换了一家住,还是同样的话,孩子们都觉得很委屈。后来,大家只有把她送到老人院。
还有一位老人,经常半夜起来,跑到女儿的床边,质问她是不是拿走了存折。一个月失踪了三次。在家的时候就白天睡觉,晚上不睡。最后,只能送到老人院。
“良心与职责让我纠结”
这些被送到养老院的老人家,大多是家属们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实在照顾不了了。也有久病在医院,花费太高,家属们放弃治疗,就来到养老院。有的家属一周或一个月来看一两次,但也会有“交完钱就走,看都不看老人一眼的家属”。
很多老人并不知道自己来到了什么地方,只知道见不到自亲人,只能顺从地待着。
在林建看来,这些老人其实和孩子一样,需要哄,需要依赖。“有些老人会故意说自己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其实只是想找人聊聊天,寻求关爱。”
这么些年来,林建身边的朋友都觉得他变得很啰嗦,可能是“老人式”聊天,总是一句话要重复很多次。
“老人们有时候很倔强,不讲道理。不愿意吃药,你只能慢慢哄”。
虽然这些年,林建逐渐习惯了这种生活,但他内心仍会时常遭遇折磨。
“有几次,老人晚间突发疾病,老人院的医疗条件不能应付。家属表示不用去医院时,出于职业良心,我执意要求他们把老人送到大医院救治。最终我却得到家属的指责和院方的批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广州的各养老院,每月缴费大都在2500元以上。根据住宿条件和护理级别分类,“比如,单人间加上全护理,每月的费用大约在5000元左右。而6~8人的大房间,一般护理,每月只需要2000多元”。金色晚年养老院主管彭祖强告诉记者,没有“一对一”的护理,一般一个护工都要负责6个人。
“以前办养老院收费并不高,现在老人每月人均收费3000元。而护理人员月工资平均每人2000~3000元,做养老院还是赚钱的”。
“我一天要洗5~6个老人。心情不好就少冲一个,可以多休息一会。老人的房间卫生过得去就行,要做到规定的干净程度很难”。
护工秦明
“养老院再好也不如家里。护工护理的好坏,全凭运气。就算护工护理的不好,我们一般也不会跟子女说,怕他们担心,也怕护工给脸色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