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潜伏在夜间的杀手疾病课堂

信阳拾荒老人八年捡到上千证件 自费寄给失主

2013/12/29 来源:中国网 作者:佚名 [ ]

 

 

8年的时间里,一位名叫邱胜华的信阳老人自费寄出了上千封信件,把捡拾到的身份证、合同、发票等各类证件,按照上面显示的具体地址一一寄给失主。这位花甲老者就像一位信使,用独特的方式书写动人的信阳精神。

八年将上千证件寄给失主

邱胜华是土生土长的信阳人,1997年从信阳市木机厂内退以后,开始“自主创业”,每天到背街小巷捡拾破烂儿,把家里的储藏室改成了“工作室”。他把收集来的废旧零部件用来给左邻右舍修修补补,还能得些收入,补贴家用。有时候捡到钱包或身份证等物品时,老邱就交到派出所。时间久了,捡到的这类物品也就多了。2005年6月的一天,老邱捡到两张身份证和一个装有票据的钱包,通过证件查找到了失主的信息后,老邱就寻思着直接把物品寄给失主。当天下午,他就到邮局,把捡到的证件和钱包按照找到的地址信息寄给失主。没过多久,老邱陆续收到三封回信,都是失主寄来的。

从那之后,老邱又为自己谋了个“信使”的职业,只要捡到各类证件,他总是认真地从中找寻失主的信息,然后自己掏钱把物品寄给失主。每寄出一封信,老邱都会做个简单的记录。

12月23日下午,记者在老邱的“工作室”看到了这本特殊的“日志”,十几页纸的正反两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失主的姓名和地址。省内有信阳、商丘、平顶山的,也有河北承德、四川攀枝花、湖南常德等外省的。老邱大致算了一下,8年间,他一共寄出1000多封这样的信,花费了2000多元邮费。

花甲老人甘愿当义务“信使”

在这上千封信件中,老邱记得最贵的一封信花了8元邮费,寄的是好几叠合同;最远的一封信是接受记者采访当天上午寄出的一张身份证,目的地是新疆叶城县。老邱的“工作室”里有一个箱子,里面是一些各式各样的钱包,为了节省邮费,老邱通常只把信件和贵重物品寄出去,因此这些钱包就留了下来。刚开始的时候,家人都不理解他,说他傻,时间长了,逐渐被老邱感动。说起几千元钱的邮费,老邱一点儿也不心疼,他说捡拾破烂儿的收入刚好能够负担这些邮费。

虽然是个另类的“信使”,可老邱也总结出了一套工作流程。能找到电话号码的话,他就先电话联系失主,为其送上一颗定心丸。找不到电话的他就直接按照地址先将证件寄给失主,取得联系之后,再将剩余的贵重物品一并寄回。对于那些被退回来的证件,老邱就送到派出所。为了能让失主尽快收到丢失证件,老邱总会在第一时间将捡到的证件寄出,有时候一周要往邮局跑好几趟。经常为他办理寄信业务的邮局客户经理杨静告诉记者:“我们这里的同事都认识邱大爷,刚开始不了解情况,知情后,我们都深受感动,原来这样的好人好事就在我们身边。”

持之以恒助人为乐50余年

邱胜华的助人为乐并非一时兴起,最早一次是1960年因为拾金不昧受到表扬。当时,13岁的邱胜华就读于信阳市二中。一天,他在上学途中捡到一个部队军官丢失的信封,里面是一张罗马表的取表单和一张200多元的存折。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些东西可以说是价值连城,可小小年纪的他想法简单而纯粹。一到学校,就把捡来的东西如数交给了老师。后来,丢失物品的军官还为他写了一幅“崇高的品质,光辉的榜样”的大字送到学校,当时的校长还专门召开表扬大会,号召全校师生学习邱胜华拾金不昧的精神。

1970年到北京参军以后,邱胜华因助人为乐,表现突出,多次受到部队表扬,还和连队战友一起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1974年从部队转业到信阳木机厂,邱胜华负责机械维修,为了节约维修成本,邱胜华就利用业余时间捡拾点零部件。同事朋友的家具、家电或者自行车出现小毛病的话,他捡来的这些零件一般也能派上用场。石永刚是邱胜华在木机厂工作时的同事,他对记者说:“老邱在木机厂工作的20多年里,几乎成了同事们的专职维修师傅,谁家有什么东西需要维修,老邱基本上都是随叫随到。”

常做好事的老邱也被误解过,说起那次经历,他记忆犹新。1993年9月2日夜晚,两个医药公司的保安把老邱抓起来拳脚相向。原因是其中一名保安丢了钱包,常在医药公司附近捡拾破烂儿的老邱成了他们怀疑的对象。事后,派出所将真正的小偷抓获,还了老邱一个清白。这件事情让老邱沮丧了很久,不过并没有打消老邱助人为乐的积极性。1994年8月,老邱捡到一个公文包,在包内的文件里找到地址并将公文包连同包内物品一并物归原主。为此,当年9月20日的《申城晚报》(《信阳晚报》前身)还刊登了一篇题为《鸿雁传真情》的消息,表扬老邱助人为乐的精神。

老邱笑言,自己现在就像条件反射一样,捡到别人丢失的证件后就要千方百计把它们寄给失主。“我会把这件事情坚持下去,一直到捡不动了,寄不动了为止。”老邱朴实的话语,表达的却是他坚定的决心,彰显的是他助人为乐的高贵和温暖情怀。

责任编辑:艾璐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香河老人留给世界的人体之谜

    香河老人留给世界的人体之谜

    吃素念佛,享年88岁,1992年往生的周凤臣老居士肉身不腐的事,已传遍了整个北京城。《新民晚报》、《人民公安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传媒均对此作了报导。1994年10月3日,中国佛学院一行14名学僧,专程去河北省香河县瞻仰了周老居士的肉身。[详情]
  • 56年的爱情,6000步的长度—爱情天梯

    56年的爱情,6000步的长度—爱情天梯

    上世纪50年代,20岁的重庆江津中山古镇农家青年刘国江爱上了大他10岁的“俏寡妇”徐朝清。为了躲避世人的流言,他们携手私奔至深山老林。为让徐朝清出行安全,刘国江一辈子都忙着在悬崖峭壁上凿石梯通向外界,如今已有6000多级,被称为“爱情天梯”。[详情]

养生节目

进入>>

关于中华养老网

养老产业招商

城市产业招商

联系我们 |刊登广告 |平台介绍 |关于我们 |豁免条款 |招聘信息 |隐私保护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