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岁的老人了,走路像小伙子一样“蹬蹬蹬”;拨起算盘来,手指像变戏法;心算数字,记者的计算器都没有他快。
昨天,家住上海路的老人王士祯看了本报关于“老算盘的故事”的报道后,专程打来电话:“我打了94年的算盘,算不算‘老算盘’?”
老人家是个“算盘精”
王士祯的家在上海路的某公寓。记者和他约好后前去采访。
王士祯的形象,完全改变了记者印象中99岁老人的形象:一身整齐的夹克,配着擦得锃亮的皮鞋。花白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走起路来,他腰杆挺得笔直,步伐简直和年轻人差不多。
进了门,王士祯径直走到自己的房间,拿起床头放着的一把算盘,对记者说:“来,给你讲讲我跟算盘的故事。”
“我是1915年出生的,我们上海人讲虚岁,今年就是99岁了。”老人说,5岁开始,父亲就开始教他打算盘。“那个时候,我会打很多花样,在当地是出了名的。”
18岁,王士祯进入上海银行工作,由于算盘打得快,他很受领导器重。后来,上海银行多次更名,但他一直都在这里工作。
本来,到了60岁就该退休了,但王士祯却一直干到了67岁。为什么多干了7年?“我打算盘快,银行的领导劝我不要退休,就干到了67岁。”王士祯说。
退休手续办完第二天,王士祯又找到一份工作:被湖北省珠算协会聘为理事,平时教人打算盘。80岁的时候,他正式退出珠算协会。
王士祯手中的这把算盘,是“一四珠”的,平时,他会经常练习,以保持大脑清晰。“这是我在珠算协会时开始用的,以前都是用‘二五珠’的。”他说。
临时心算比计算器快
除了算盘打得快,王爷爷还有几个“绝招”。一是珠心算,二是推演日历。
先演示第一个,“你随便写两位数的数字,我们一起加。”王士祯给记者“出题”。记者在本子上写下“12+36+57+80+93”,自己也拿出手机,调出“计算器”的功能。
“开始——”王士祯发话,还没有等记者按到第5个,他已经报出了答案“278”。
再报乘法,76x65,这下打了个平手,计算器出结果时,他也报出了答案“4940”。
“我年轻的时候,可以算很多位数的,现在不行了,只能快速算两位数的。”王士祯说。
第二项,推演日历。“你随便报一个年份、月份和天数,我能说出是星期几。”王士祯催着记者报数。记者在手机上“万年历”的软件里随便找了一个时间:2012年5月13日,这天是星期日。
当把年月日报给他时候,老人3秒钟就给出了答案:周日。
老人说:“这是一套很复杂的计算。我年轻的时候经常练习,和打算盘一样,它有利于开发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