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最美记者”称号的闫欣秋是今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六十六团评选的首届“感动团场十大人物”之一,他今年虽然已经是83岁的高龄,但仍活跃在新闻采访第一线,当团政工办统计2013年新闻外刊稿件时,闫欣秋的外刊数量令人瞩目,发表在各类报刊杂志稿件200余篇,其中中央级的就有十多篇。
喜爱读书看报的人们,就一定会对“秋珍”这个名字熟悉无比,在各类报刊杂志上,署名“秋珍”创作的新闻图片时不时就会蹦入眼帘,然而很多人不知道,这位深入新闻第一线、大量发表新闻图片的是一位83岁的耄耋老人,他离休前曾是66团工会副主席,原名闫欣秋,笔名“秋珍”。
“最美记者”闫老从1949年参军开始,就迷上了新闻报道,业余时间采访、写稿忙得不亦乐乎,经常向当时的国防报类投稿,从参军到踏上工作岗位到离休后,他对新闻采访的热情从未间断,由此结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新闻情结。尤其是从2000年开始,他把每天的生活就全部交给了新闻采访,在这13年时间里,每年国家、省、地州级的报纸杂志刊登他的稿件都在200篇以上,其中国家级都是在二、三十篇以上。在阎老家中,他专门用来登记外发新闻的记事本上满满记载了一本,记者认真一数,光今年他就往各类报刊杂志发新闻图片2300余张,平均每天发到6张以上。闫老说:现在科技进步了,用的都是数码相机,很多稿件也都从网上就发走了,前几年每月光邮寄费和胶卷费用就达200元以上,自己的退休工资很大一部分都用在发稿和购买相机、电脑设备这上面了。自2005年以来,“最美记者”每年都被四师评为优秀通讯员。
在66团,“最美记者”闫老和每一个人都很熟悉,为此他的新闻素材的来源就十分广泛,他有时走在路上可以看到新闻,从别人的谈话中或与人家聊天时也可以捕捉到一些好新闻,在别人看来很一般的新闻材料,他却能从中提出一些“黄金”来。阎老在创作的同时,还不忘时时为自已充电,2005年前他就自费购买了电脑,坐在家中就可浏览各类新闻,还进行网上传稿,现在他已经是换了第二台电脑了,电脑使用知识也从丝毫不懂成为了行家里手。他不仅跑遍了66团的角角落落,还遍游新疆各地,用镜头捕捉着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在光与影的转换之间,创作出一幅幅优秀的作品。在66团,他外出采访的工具就是一部专业相机、一个采访本和一辆自行车。闫老说,现在他用的相机已经是第十个了,看着他家一整排的相机,也就看到了近二十年来相机的发展史。
当别人问起他岁数这么大了,每天都还在外面奔波不觉得辛苦吗,“最美记者”闫老总是笑着说;“我最大的爱好就是新闻创作,我这一辈子打牌、打麻将什么都不会,一有时间就是拍照片、采访新闻。”今年,六十六团举办的首届“感动团场十大人物”颁奖晚会上,该团政委蒙立明亲自将“最美记者”的奖杯颁发到闫欣秋的手中,晚会上,对闫欣秋的颁奖词是: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与他的厚度。虽已是耄耋之年他,不是一名专业记者,却有着超凡的业绩,一架相机,记录着历史,记录着美丽的瞬间,一台电脑,书写着生活的厚度。
闫欣秋不仅自已对新闻创作充满激情,还鼓励别人进行新闻和文学创作。他担任着该团老年书法摄影协会的副主席,光摄影这块会员就达45人,大部分都是离退休老人,每年都组织大家到伊犁河边、连队、果园采风。闫欣秋用自身的言谈举止影响着每一个人,66团12连的退休老人叶鼎铭对相机和新闻采访从没接触过,在“最美记者”闫老的影响下,叶鼎铭自费购买了相机,跟着闫老学习,每天不管走到哪,相机从不离身,两年来,在闫老的帮助下,每年外发被采用的新闻图片也都有20余幅。退休老人叶尔扎提由于出车祸,导致腿不能行走,每天都在轮椅上渡过,在闫欣秋的鼓励和带动下,精神面貌好了,由于他会汉语和汉字,每天拿起相机,自己坐着电动轮椅,拍摄图片,为大家宣传民族团结,调解少数民族内部矛盾,今年还被团司法所聘为法制宣传员和人民调解员。今年新考入政工员队伍的王珊珊说:“闫老为我们年轻一代树立了榜样,在他的精神带动和鼓舞下,我们更要好好工作,不辜负记者这个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