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潜伏在夜间的杀手疾病课堂

农村空巢老人 谁来关爱?

2013/11/29 来源:枫网 作者:佚名 [ ]

 

 

老人村

这块土地已经“留不住年轻人了”。张三银在老母亲眼巴巴的注视下离开了家。

1月15日早上8时,内蒙古清水河县北堡乡桦树沟村睡醒了。72岁的王四头戴一顶老式雷锋帽,双手抄在袄袖里,棉袄露在西装袖口外,伴着一阵剧烈的干咳,顺着斜坡一路冲到贺建平家门口。后面远远的,73岁的老伴张有青慢慢蹈着小碎步。他们是来找村主任贺建平问生病输液的事的。

“我是村里惟一的30岁年龄段的男人,其他都是50岁以上的老人。”31岁的贺建平说,他是村主任,一个“老人村”的村官。

贺建平把“老人村”的形成归结为桦树沟村的贫瘠和闭塞,“一亩地才收50多斤胡麻、豌豆”。村子位于呼和浩特市南面200多公里处,到乡里不通汽车,一般都是走路或者骑驴,25里山路要花上3个小时,翻过五六座山才能到。而外面赚钱的机会越来越多,这块土地已经“留不住年轻人了”。

傍晚,北堡乡的荒野山路上,40岁的张三银出现了。他是村里最早出去打工的人之一,这次回村探望孤身度日的亲娘。最初,71岁的母亲是不愿让他去打工的,但因为父亲早逝,张三银要娶媳妇,弟弟还在读书,而贫瘠的土地里刨不出“这些急等花的钱”,张三银在老母亲眼巴巴的注视下离开了家。

1999年到2001年,持续三年的干旱将村里的年轻人彻底“赶”出了村。仅2001年,全村就有近1/3的人离开。此后,40多岁的中年人也开始往外跑,孩子们也纷纷被带走。终于,原来280多口人走得只剩下57口,成了名副其实的“老人村”。

一个老人一个家

72岁的王四肾脏不好,经常腰痛,有时实在干不动活,就趴在田里,一边爬一边“扒拉”着松松土。

年轻人走后,老人们需要打理家里的一切,其实,这个家不过一个人而已。

一位还挑得动水的老人

这天一早,59岁的刘海成挑着一对皮水桶颤巍巍走到村庄对面斜坡上的水井打水。他身上套着一件1970年代的黄军装,第四个纽扣扣到了第三个纽扣洞上。天气太冷,嘴里哈出的热气来不及消散,便在胡茬上结上了一层薄霜。积雪未化,加上打水时溢出的水,井口周围成了一块滑溜的冰板,刘海成虚抬着腿,竭力保持肩上水担平衡,可无论他如何闪转腾挪,桶里的水还是晃了出来。刘海成憋得通红的腮帮子冻得有点发紫。

村里吃水更困难的是70岁的刘三,无力挑水,就挖一些地上的残雪,放到缸里融化后再喝。

年轻人走后,老人们挑起了种地的重担。至少得种出自己吃的东西。72岁的王四和73岁的老伴张有青接手了两个儿子留下的20亩地,种些胡麻、豌豆和莜麦,惟一可以帮手做点活的是有精神障碍的三儿子。王四的肾脏不好,经常腰痛,有时实在干不动活,就趴在田里,一边爬一边“扒拉”着松松土。

在老人们的食谱中没有“蔬菜”这个词,桦树沟村干旱无水,根本长不了蔬菜,76岁的白玉山每天的“菜”就是趁到山上放羊时,到荒地里捡些土豆。白玉山有六儿一女,留下他一人自己生火做饭,砍柴拉风箱。

生活上的困难让老人们怀念起从前的生活方式。“过去,我们一收完粗粮,都待在家伺候老人上炕,吃上热乎乎的烙面,哪敢出家门?”刘海成无奈地回忆自己当初侍候父母的情景。

每次头痛复发,王四都吃几片“土霉素”,这是一种便宜的消炎止痛药。有时夜里疼得受不了,一个晚上就要吃上三四次十几片,“一年至少要吃3桶止痛片”。北方的老人通常有呼吸道的毛病,因为舍不得去看病,常常把咳嗽、肺气肿拖成了肺炎、肺结核。张有青患有肺结核和心脏病,和丈夫一样,她一直吃着各种药。这天,张有青到外屋摸索了一阵子,手里提着装化肥用的大蛇皮袋走回来,左手提着袋底,右手微微松开口袋口,“哗啦”一下,白花花的一片物什小山一样堆在炕上,全是空药瓶。“空药瓶子还能卖两毛钱一斤”。

责任编辑:艾璐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香河老人留给世界的人体之谜

    香河老人留给世界的人体之谜

    吃素念佛,享年88岁,1992年往生的周凤臣老居士肉身不腐的事,已传遍了整个北京城。《新民晚报》、《人民公安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传媒均对此作了报导。1994年10月3日,中国佛学院一行14名学僧,专程去河北省香河县瞻仰了周老居士的肉身。[详情]
  • 56年的爱情,6000步的长度—爱情天梯

    56年的爱情,6000步的长度—爱情天梯

    上世纪50年代,20岁的重庆江津中山古镇农家青年刘国江爱上了大他10岁的“俏寡妇”徐朝清。为了躲避世人的流言,他们携手私奔至深山老林。为让徐朝清出行安全,刘国江一辈子都忙着在悬崖峭壁上凿石梯通向外界,如今已有6000多级,被称为“爱情天梯”。[详情]

养生节目

进入>>

关于中华养老网

养老产业招商

城市产业招商

联系我们 |刊登广告 |平台介绍 |关于我们 |豁免条款 |招聘信息 |隐私保护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