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戏台,装音响,试设备……每周日下午2时许,家住洛阳西工区的退休职工杨桂芳和老搭档刘立群都会来到王城广场的西南角—这是附近豫剧团体的根据地。而1个小时后,这里就会聚集几百名市民,因为此时“好戏”就要上演了。
自发组织戏班,义务演出十余载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在简单搭起来的戏台上,一名60余岁的大妈有板有眼地唱着,而台下几百名观众如痴如醉地听着,并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一曲唱罢,杨桂芳马上走到后台,组织另一名“演员”上台;而刘立群则走上戏台,将需要收拾的物品整理妥当,以及为下一场的表演摆设道具。
眼前这个小型的豫剧团体,正是杨桂芳老人一手张罗的豫剧团体梨园春洛阳分部。在洛阳的“戏迷”圈子里,“梨园春洛阳分部”名头非常响亮。他们自备音响,自编自演,为周围社区居民义务唱戏。
今年70岁的杨桂芳不仅是这个豫剧班子的领导者,而且身兼老干部局活动中心戏曲协会会长一职。说起成立这个豫剧团体的初衷,老人显得很兴奋,“我就是希望社区的退休人员,能从唱戏中得到快乐,同时也弘扬传统文化,让更多人在身边就能听到豫剧”。
就是基于这样简单的愿望,杨桂芳带领大家凑钱购买道具、乐器,开始义务表演,这一唱就是十余载。从最初的2名发起人,到现在180多名成员,这个团体的人丁愈发兴旺。
义演的脚步,踏遍洛阳大街小巷
“我们去过部队、乡下、敬老院,还在监狱为服刑人员义演。”说起义演经历,杨桂芳老人一脸自豪地说,十余年来,豫剧团体走遍了洛阳的大街小巷,已演出近500场次。
“观众少的时候也有500人吧,多的时候,2000人都有。”79岁高龄的刘立群说,“走的地方多了,观众也就多了,观众满意是我们坚持走下去的最大动力。”
杨桂芳并不觉得他们是在做好事,并多次感谢观众的支持。“我们唱家乡戏,一是满足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二是为了传播梨园文化。”
据了解,戏班所有的演出都是免费的。“家里人都很支持,一些成员都自掏腰包买东西。我每年都会给戏班拍照,免费发给观众。”刘立群说,这十余年来,他与杨桂芳为豫剧团体已花费了数万元。
请国家一级演员为市民义务献唱
为给市民奉献更好的表演,杨桂芳通过多方努力,上周日终于请到洛阳市豫剧二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曾广兰女士,为广大戏迷献唱。
在活动现场,曾女士虽然七十多岁的高龄,但唱起戏来神采奕奕。“她只要拿起话筒,就跟小姑娘一样精神。”一名戏迷如此评价她。一段《红嫂》唱罢,现场观众掌声雷动,曾女士鞠躬致谢,又献上了一段《红楼梦》。
在义演现场,有很多老年观众,有的坐着轮椅,有的带着孙儿。“这些老人,子女没时间陪伴,而我们梨园春分部就成了他们的乐园。”杨桂芳说。
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对演出效果,观众们也是赞赏有加。经常去听戏的李大爷说,虽说成员都是业余的,但他们的唱功很好,字正腔圆。“有时,我们也会上去亮亮嗓子。”李大爷说。
据杨桂芳介绍,他们豫剧团体每年的妇女节和重阳节,都会举办戏曲大赛,“很多社会爱心人士都来赞助比赛,我们会一直坚持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