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潜伏在夜间的杀手疾病课堂

七旬翁13年自办家庭养老院 每年贴万元伺候200老人

2013/7/31 来源:三峡宜昌网-三峡商报 作者:叶小梅 张国才 [ ]

 

“新楼建成后,这里就有180张床位,电梯、地暖、直饮水都是全的。”昨日,夷陵区67岁军转干部、退休老人宋万年站在正在建设的托老山庄大楼前,满脸喜悦。大楼竣工后,一个更大的养老梦将在他的心中起航,13年前,宋万年拒绝优越的老年生活,自办养老院,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他的“事业”越干越大,伺候200名老人安度晚年,13年来,他花光积蓄200余万元。

“退休后,我就开始琢磨着办个养老院,让那些子女顾不上照顾的老人有个好去处。”2000年,宋万年将刚建成准备自住的三层小楼改成了养老院,成立了最初颐养托老山庄,从此,他既是院长又是服务员,起早贪黑伺候老人。

办养老院,宋万年吃了不少苦,贴了不少钱,但他不图回报,平均每年至少亏损一万元。为了让老人吃上新鲜的蔬菜,他开辟出菜地种菜给老人吃,为了老人的安全,他查房直到凌晨才休息。2013年,为了让老人们能有一个更好的养老环境,宋万年花光毕生积蓄建设了一座现代化的新颐养托老山庄大楼。

据了解,宋万年的养老院高峰时托养24人,托养费每月最高600元,二老共进养老院每月才800元,十名老人每月托管费最多6000元,亏损的钱都由宋万年的退休工资补贴。

记者了解到,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养老服务机构“僧多粥少”。截至2012年底,我市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22张。 市人社局军转办主任周华说,宋万年在他退休后,支持养老事业的发展,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余热。兴办养老机构虽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但向我们传递的是一种为社会奉献一生的正能量。

“不为营利 只为关爱老人”

——记自办家庭养老院13年的退休军转干部宋万年

十三年未在家过一个年

出生于1946年11月的宋万年,1968年进入河南郑州某高射炮兵部队服役。1982年,宋万年转业至宜昌船厂工作。2000年,一直以军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宋万年退休了。

退休后去做什么?在家养老?宋万年不想这么早就开始享受舒适的退休生活。“趁着身体还好,退休后时间也很自由,我就想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宋万年回忆他当时的想法。

他在郑州的战友较多,不少人事业发展很好。得知宋万年已经退休,纷纷邀请他到郑州发展,有人甚至向他保证,只要他去郑州发展,门面、仓库都不收他一分钱。面对优厚的条件,宋万年都婉言谢绝,因为他觉得赚钱不是他想要的。

终于,有一天宋万年在东方卫视上看到,中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业大有可为,尤其是让身体健康的老人照顾生活不太方便老人的“以老养老”的方式,特别受老年人欢迎。

“虽然我退休了,但我觉得退休了就更应该为社会作贡献。‘以老养老’的方式正好符合我的想法。”宋万年说。经过一番调查,宋万年将他刚建成准备自己住的三层小楼改成了养老院,成立颐养托老山庄。

这一干就是13年,13年宋万年没回家过过一个年,在这里住了10年的孙发明老人告诉记者,这些年宋万年几乎没回过城区的家,只是双休日他的子女们会过来看他。

既是院长又是服务员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宋万年不停地忙着,看看水热了没有、扶老人起来活动活动、帮老人整理被褥……原来宋万年的养老院除了他自己外,只有两个服务人员。养老院里的老人平均年龄82岁,其中,最高年龄达96岁。而这十名老人的饮食起居全靠这三个人来伺候。

除了伺候老人,宋万年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种菜。在宋万年的房子周围有很大一片菜地,辣椒、冬瓜、茄子长势喜人。宋万年告诉记者,老人吃的蔬菜大多来自这片菜园,从来不使用化肥,也不喷农药,绝对无公害。“吃自己种的菜才能放心,老人的身体才有保障。”宋万年自豪地说。

老人安全最让他担忧

宋万年是个开朗的老人,交谈中他没有说过一个“苦”字,而是满面笑容。不过他也有担忧的事。 “就在今天凌晨两点,这个赵婆婆自己走到院里去了,还好被我发现了。”宋万年指着躺在床上的赵婆婆告诉记者。赵婆婆眼睛失明了,而且腿脚也不是很方便,常年只能躺在床上,唯有在服务员搀扶下才能下地走动走动。7月30日凌晨2点,赵婆婆独自一人不知什么原因走到了院里,准备下楼梯。“天这么黑,她要是从台阶上摔下去我怎么负得起这个责任?”宋万年还有些后怕地说。

这样的担忧不仅宋万年有,位于城区规模较大的三峡老年公寓的负责人王群也被这一问题困扰。王群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民办养老院事故责任划分的规章制度,如果出事便要面对家人无休止的吵闹,甚至还有巨额的索赔,一般民办养老院很难有这个风险抵御能力。

既要冒风险,又这样辛苦,想必宋万年的养老院应该是赚钱的,但事实却让人难以置信。“每年至少要亏损一万元。”宋万年说,而这些钱都来源于他的退休工资。这一亏损数据得到了市人社局工作人员王功林的证实。

“我从来没指望办养老院可以赚钱,只要能为社会出点力就可以了。”宋万年很轻松却又认真地说。

新闻热评

养老事业需要更多的宋万年

面对着“银发”浪潮,全靠政府和慈善机构来管理,显然是不足的。退休老人办敬老院、以老养老是对传统养老模式的有益创新和发展。宋万年退休后,放弃与老伴安享晚年,而是掏出毕生积蓄办养老院,13年来,他伺候200名老人安度晚年,13年来,他用苍老的背影为我们书写了一个个大大的爱字,他用13年的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的含义。

宋万年是一个有责任的人。资料显示,我市千名老人“抢”22张床。民办养老院起步晚,资金原因导致民办养老院的生存艰难,如果没有社会责任感,宋万年很难将养老院办下去。

宋万年是一个有担当的人。13年前,一则电视新闻深深触动了他敏感的神经,从此,他便发挥余热,减轻社会养老压力,伺候腿脚不便的老人。13年如一日,面对亲人的不理解与嘲讽,他肩挑重担走到今天,实属不易。

宋万年是一个有大爱的人。13年来,他的心里时刻装着老人,他没陪家人过过一个春节,他耐心伺候,用爱心温暖着老人的心。

宋万年关怀老人、立志办敬老院,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种可贵的社会责任和公民品质,其社会价值也是物质财富所无法比拟和衡量的。社会需要更多的宋万年普照养老梦。 (评论员 杨春燕)

责任编辑:建军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香河老人留给世界的人体之谜

    香河老人留给世界的人体之谜

    吃素念佛,享年88岁,1992年往生的周凤臣老居士肉身不腐的事,已传遍了整个北京城。《新民晚报》、《人民公安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传媒均对此作了报导。1994年10月3日,中国佛学院一行14名学僧,专程去河北省香河县瞻仰了周老居士的肉身。[详情]
  • 56年的爱情,6000步的长度—爱情天梯

    56年的爱情,6000步的长度—爱情天梯

    上世纪50年代,20岁的重庆江津中山古镇农家青年刘国江爱上了大他10岁的“俏寡妇”徐朝清。为了躲避世人的流言,他们携手私奔至深山老林。为让徐朝清出行安全,刘国江一辈子都忙着在悬崖峭壁上凿石梯通向外界,如今已有6000多级,被称为“爱情天梯”。[详情]

养生节目

进入>>

关于中华养老网

养老产业招商

城市产业招商

联系我们 |刊登广告 |平台介绍 |关于我们 |豁免条款 |招聘信息 |隐私保护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