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潜伏在夜间的杀手疾病课堂

八旬老人费时六年编慈溪方言“大辞典”

2013/5/27 来源:宁波日报 作者:佚名 [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但是眼下,贺知章诗中的情形正在成为过去式,方言的逐渐消失有目共睹。

为了让方言能够更好地流传下去,慈溪市周巷镇双东村一位只读过8个月书、全靠自学识字的八旬老人,从六年前开始着手编写慈溪方言“大辞典”。最近,一本近20万字的初稿已经完成。单字、人称、部位、饮食、特产、生活、常用语、用具、玩具……记者看到老人编写并打印的文稿已有厚厚一叠,整整42项万余例的注释用普通话词汇,还有一部分是慈溪方言词汇的意义注释。

老人名叫高谋丹,是地道的慈溪人,1946年他赴上海做学徒,大半辈子离乡辗转奔波,一直到退休后才回到家乡。“不管离开家乡多少年,我的乡音总是难以改变。现在不少慈溪人尤其是小孩子,不仅不会讲慈溪话,甚至听也听不懂,这怎么行呢?”老人说,编写这本书,就是想让慈溪话能够一代一代流传下去,也可以给新慈溪人提供一份学慈溪话的材料。

为了寻找到地道的慈溪方言,他随身带着一张小纸条,听到新鲜的词汇就及时写下来。他说自己写的手稿,别人看不懂,于是他自学电脑打字;有的字电脑打不出来,为此他学会了通过软件“造字”。

初稿虽已完成,但是老人说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在初稿的书页上,笔者看到密密麻麻用红笔修改的痕迹。老人说:“内容还需要大刀阔斧地修改,由于自己的水平有限,是否经得起专业性的推敲,能否为慈溪方言传承起到积极作用,这还是一个未知数,仅仅是一份供大家参考的资料。”

“我编这本书,完全是‘白手起家’。”老人说,如果他们这一代人不完成这份“历史的使命”,留给下一代人会更加难以完成。目前摆在老人面前的两大困难,一是电脑操作上的硬问题,二是书稿内容上的软问题。

老人告诉笔者,他有一个愿望,希望能把一些关心慈溪方言传承的人召集起来,集思广益收集资料,取长补短、综合融汇,发挥众人的力量,为保护方言出力。

不久前,老人获悉省档案局正在整理各地方言语音档案,他立马赶到杭州,双方一拍即合,档案局还把他列为专家组成员。“我需要组织,组织也需要我。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在我有生之年可以完成历史的使命。”

责任编辑:建军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香河老人留给世界的人体之谜

    香河老人留给世界的人体之谜

    吃素念佛,享年88岁,1992年往生的周凤臣老居士肉身不腐的事,已传遍了整个北京城。《新民晚报》、《人民公安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传媒均对此作了报导。1994年10月3日,中国佛学院一行14名学僧,专程去河北省香河县瞻仰了周老居士的肉身。[详情]
  • 56年的爱情,6000步的长度—爱情天梯

    56年的爱情,6000步的长度—爱情天梯

    上世纪50年代,20岁的重庆江津中山古镇农家青年刘国江爱上了大他10岁的“俏寡妇”徐朝清。为了躲避世人的流言,他们携手私奔至深山老林。为让徐朝清出行安全,刘国江一辈子都忙着在悬崖峭壁上凿石梯通向外界,如今已有6000多级,被称为“爱情天梯”。[详情]

养生节目

进入>>

关于中华养老网

养老产业招商

城市产业招商

联系我们 |刊登广告 |平台介绍 |关于我们 |豁免条款 |招聘信息 |隐私保护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