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相约,才在威海高新区田和街道东河北社区刘昌仁的家中,与这位79岁的老人照面。
“是不是觉得业余记者比你这真记者还忙?”一见面,一句幽默的话语,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刘老这记者当的一点都不“业余”。与新闻报道结缘60年的时间里,他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稿件4000多篇。刘昌仁只上了三年小学,然而有着自己的“文化梦”,对新闻报道达到痴迷的程度。文化知识的缺乏让他刻骨铭心。他从牙缝里省出钱来买专业书,一有空就抱着书本“啃”。隔三差五往学校跑,缠着老师给他补习功课、帮他改稿子。稿件往往一写就是大半宿。
多年的历练,他能迅速判断出一个新闻线索的文化价值,并能找到合适的视角切入。去年春节假期,刘昌仁听说威海经济开发区一位94岁的老人画出了100条龙,大年初四就要赶过去采访。临行前,家里人劝他:“大过年的,天又冷,路又远,遭那个罪干吗?”“龙年到了,画龙才有新闻价值。春节期间正需要这种喜气洋洋的稿子,等假期过完,这新闻就没什么意思了。”刘昌仁顶着寒风赶了30多里路前去采访,当天就赶写出《9旬老人绘出“百龙图”》,稿件被多家媒体采用。
文化情怀也涵养着他对社会民生的关注。到天津看病,他看到杨老太太助人为乐的情景,便提笔写下《难忘的杨老太太》,在《今晚报》刊登。如今他每天带着一台小DV,走到哪儿拍到哪儿,电视新闻上隔三差五就采用他拍的新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