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理老人从2008年开始收集各种酒瓶子,经过近5年的时间,他已经收集了1450多件不同的酒瓶,不过除了亲戚朋友,老人的这些“宝贝”几乎很少示人。为了能让80岁的老人在报纸上看到自己的收藏,从而获得一份开心,他的外孙特意从北京给我们打来了“爆料”电话。
收集酒瓶只是因为感兴趣
“你自己看是看不懂的,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走上王明理老人家的二楼,他就一直拉着记者的手,兴奋地介绍着,“这一整个柜子都是茅台系列的,这边一柜子都是青花瓷瓶子的,这几个是一套,是古代四大美女和梅兰竹菊,很难凑齐的。”
2008年一次饭局后突然冒出的灵感,让家住三桥街办肖里村的王明理有了收集酒瓶的想法,“那天和老友吃过饭后,觉得一个酒瓶子特别漂亮,扔了很可惜,我就和服务员说这个瓶子能不能给我留下,从那之后,就开始对收集酒瓶特别感兴趣。”
经过5年多的收集,老人现在一共有1450多个酒瓶,分门别类地摆在十几个大柜子里,这些柜子占据了老人家的整个二层楼。
记者看到,老人按照品牌、产地、酒瓶的质地等方式进行了分类,许多酒瓶上落着厚厚的灰尘,“四个孩子都在外地,家里只剩我和老伴儿了,早先摆在这里的没时间打扫,就落灰了,没事儿收集收集酒瓶,也算是为了排遣一下寂寞。”
“老人的‘收藏’对我们只有400人的肖李村而言,算是一座主题‘博物馆’了。”村民薛天柱说。
周围的收购站都被他转遍了
没事的时候,王明理老人就会骑着自行车到周围的废品收购站转一转。
“除了亲朋好友帮我收集外,这些酒瓶主要都来自我从周围废品收购站的‘淘宝’。”老人说,“现在80岁了,骑车出去也不能跑太远,只要是周围离得近的收购站,都被我转遍了,有时候几块钱就能收来一堆好看的瓶子。”
时间长了,收购站的人都和老人熟悉了,他们平时也会帮老人注意着,一旦遇到好看的瓶子就给他打电话,让他来拿,以前还要几块钱,后来熟悉了干脆就直接让老人拿走。
村民张德荣说,王明理老人是个热心人,1995年从青海退休后回到家乡肖李村,每到过年就给周围的乡党写对联,谁家有个红白喜事也帮着忙活,“最近又在帮着村里写村志呢,对生活热情得很。”他说。
记者问老人平时爱不爱喝酒,老人说:“只有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喝一点。”站在一旁的张德荣偷偷地笑,他拉过记者说:“咋不爱喝呢,孩子们都不让他多喝,说是怕对身体不好,他不好意思和你们说呢。”“很可爱的老汉。”村民薛天柱说。
老人收藏酒瓶在附近小有名气
虽然老人收集酒瓶在亲朋好友和附近村民之间小有名气,但这些“宝贝”老人其实很少示人,“就是自己的一个爱好,估计别人也没什么兴趣,硬拉着人家来看不合适。”王明理说。
不过记者明显看出,我们的到来,还是让老人很兴奋。为了让老人高兴,他的外孙小吕特地从北京给我们打来了“爆料”电话。“平时只有姥姥和姥爷两个人在家,家里人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去聚一下,每次回去,姥爷都拉着我看他的这些‘收藏’,看得出他这几年是特别专心在做这个事。”小吕说,“姥爷订了十几年的《西安晚报》,我想如果他看见自己和这些‘宝贝’们能出现在报纸上,一定会特别开心,也会让他的晚年生活更有激情,于是就给打了这个电话,请你们去看看。”
对于以后的收藏,老人计划着明年再做几个统一样式的展示柜,能把这些酒瓶归类后摆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