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网讯 废布头、旧毛线……这些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物品,在别人看来是垃圾,在她眼里是宝贝。绘图、裁剪、制作……这些技术活,在别人看来必须专业,在她这就是一个人完成。7年前,南京八旬老人杨秀生因为不适应老伴去世后的孤独生活,学做手工挂件消磨时光,天长日久练就了一手绝活,成为“社区达人”,真正做到了老有所乐。
杨奶奶家挂满手工绢挂件
杨秀生老人今年整整80岁,家住南京月牙湖花园小区。昨天上午,记者来到杨奶奶家,一套带院子的一楼居室,院子里满是花草,其中有两棵樱桃树,春意盎然。进入室内,一件件手工作品映入眼帘:象征吉祥如意的大鲤鱼、逼真的白莲花、富贵高雅的牡丹花、羽翼丰满的鸡鸭、憨态可掬的狮子滚绣球,骄傲美丽的孔雀,等等,线条规整、针脚细密均匀、设计别具匠心,跟那些从商场买来的艺术装饰品一样精美别致。不过,这些挂件全是杨奶奶一针一线制作而成。
只要有人来欣赏自己的作品,杨奶奶就特别高兴,也分外热情,脸上笑开了花。杨奶奶表示,这些手工艺品是她用旧毛线、废布头等做成的,送人的不计其数,家里挂着的有一千多件。
原本是靠它来消磨时光
“我这也算是歪打正着吧。”杨奶奶说,她1948年参加解放军,老公也是一名军人,退休后就住在这里,房子一百多平方米,如果六个女儿和家人都过来,家里很热闹,平时就她和老伴,房子就显得特别空。2006年,老伴不幸去世,剩下她一个人,那就更孤独了。在家呆了几个月后,她实在闷得慌,就去了一趟山东老家,没想到这一次探亲改变了她的晚年生活。
“我到老家一亲戚家串门,看到客厅里摆了一排十二生肖,都是手工缝制的。”杨奶奶说,那些工艺品是亲戚从镇上买来的,主要材料是绢布头,里面填充棉花,五颜六色,惟妙惟肖。亲戚见她爱不释手,就当做礼物送给她了。回到南京后,老人拆开了其中一只老虎,照葫芦画瓢剪下一个小样,然后找来绢布头、棉花、小纽扣、小珍珠等,全是从废料中拣回来的,清洗干净后,开始用针线缝制。
据老人介绍,在她看来,这些工艺品看似简单,手工做起来就非常复杂了,前后要经过七八道工序才能完成。这些挂件个头都不大,大的如巴掌,小的如拳头,每一件完成所需时间从当初的一小时,到后来的半小时,再到现在的一二十分钟。老人的手艺不断进步,作品也越来越精美。老人原本是找点活做打发时光,结果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一不小心”就成了社区达人
杨奶奶对于手工绢挂件的痴迷,并不局限于“照葫芦画瓢”,老人称,后来她也开始创新了,无论是照片、报纸、杂志上的动物,还是生活里一闪即过的动物,她都能用绢布缝制出来,活灵活现。
据了解,杨奶奶的绢挂件从来不卖,做好了就挂在家里,不管哪位亲戚、邻居看中了,只要张嘴要,她就送,然后再做一个挂上。她家中的挂件摆设也有说道,门上挂两条鲤鱼,寓意“鲤鱼跳龙门”;客厅后墙挂莲花,寓意一生清廉;床头挂凤凰,寓意人生和美;等等。现在,社区不少人家都有杨奶奶做的绢挂件,就连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也有,居委会还安排一些居民拜她为师。用老人的话说,自己一不小心成了社区中颇有艺术范儿的达人。
很庆幸自己老有所乐
在杨奶奶的客厅里,记者看到一个针线筐,放的全是她的宝贝:有针头线脑,剪刀顶针,有布头铁丝,还有老花镜,等等。老人称之为“百宝箱”。虽然80岁了,也花了眼,但老人的听力很好,正常谈话交流,她都能听清楚。干活时戴上老花镜,穿针引线没问题。
“我就是伴着这些宝贝疙瘩走过来的。有了这些乐子,我的日子有意思多了。”杨奶奶指着满屋的挂件笑着说,她的退休工资足够生活开销,女儿们个个孝顺,她之所以坚持做手工艺,就是图个老有所乐。
社区居民高先生说,老年人应该像杨奶奶这样老有所为,生活充实了,心情自然就快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