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大妈整理自己的日记记者郭小磊摄
提到“两劳释解”人员,大多数人避之唯恐不及。但银州区工人街道春园社区居民姜然却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家人。 1987年开始任工人街十八委居委会主任,从事基层综治工作十余年,致力“两劳释解”人员矫治工作,用她的关爱和实际行动,使12名“两劳释解”人员及家属,重获人生希望,重新走上正途。
交心谈心送温暖
“姜姨就像我的妈妈一样,是她给了我一个家。 ”提前刑满释放的洪某说起姜然,激动得直掉眼泪。
洪某1987年因为抢劫和盗窃被判无期徒刑入狱。他的妻子因丈夫服刑,生活困苦无望,儿女又是黑户入学无门,几次想自杀。姜大妈得知后多次去做思想工作,千方百计为他们的一儿一女落了户口,帮助协调在市第五中学、银州区第十小学入了学,还帮着联系减免了学杂费。
姜大妈说,前前后后因为这两个孩子入学的事她跑了有大半年的时间,“这两个孩子的母亲是吉林省的户口,要想在铁岭生活必须把户口迁回来,可她只在吉林省当地开了一张没有戳的介绍信。”无奈之下,姜大妈只能往返于派出所、社区、教育局之间帮助他们跑户口。“当时对于他们这种情况,落户是挺难的。没办法我每次去都会跟负责的同志先哭一通,再说事。”姜大妈说,“大家看到我一个老太太为了孩子上学落户口跑这么多趟,哭了这么多回,都挺感动的,所以最后孩子上学的问题就解决了。 ”
孩子上学的问题解决了,姜大妈又多方联系帮助洪某的妻子办起了一个税费全免的擦鞋摊,解决了生计问题,洪某得知姜大妈帮助家里解决了后顾之忧,重燃希望,后来因表现良好,获减刑提前释放回家。
姜大妈说,这些“两劳释解”人员内心挺自卑的,害怕社会不认可他们,“我就把他们当自己的家人看,和他们交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
把自己的经验整理成册
“人哪有十全十美不犯错误的?尤其是一些年轻人,脑子一热、一冲动,加上不懂法,有可能就做出了违法犯罪的事情。犯了错接受了惩罚,回到社会后我们就不能歧视他、排斥他,要像亲人一样帮助他,让他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开始重新做人,不再犯错。否则他们重新犯罪,会更加危害社会。 ”姜大妈说。
由于身体健康的原因,姜大妈这几天一直在市医院的特需病房住院。但她也没闲着,只要觉得身体状况还行,就拿起钢笔把自己曾经记录的帮扶日记和心得进行整理。而陆续整理出来的资料,姜大妈都无偿地贡献给了社区。
春园社区的党支部书记张春华说:“我们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得有10万多字,都是姜大妈每次帮扶‘两劳释解’人员时的日记和心得,对我们社区工作人员帮助很大。 ”在银州区工人街道春园社区,“两劳释解”人员没有重新犯罪的。
“小权力”办大事
谈起以往帮助“两劳释解”人员的经历,姜大妈总是打趣地说:“我这是‘小权力’办大事。 ”
姜大妈认为,社区主任的权力并不大,更多的时候是协调有关部门帮助“两劳释解”人员解决问题,“我就是什么事都上心,而且不嫌麻烦。 ”但对于每个“两劳释解”人员的家庭来说,姜大妈的‘小权力’帮助他们解决了大问题,让他们的家庭不至于破碎,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而姜大妈的努力也得到“两劳释解”人员的认可和感谢。姜大妈的儿子说,现在还有几个在市区内工作的“两劳释解”人员经常和姜大妈打电话交流,“过年打电话拜年,知道我妈病了,还买营养品看我妈。 ”
由于害怕过多地交流影响姜大妈的健康,所以记者只能暂时中断了采访。而临行前,姜大妈抓住张春华的手说:“小张先别走,我得把党费交了。 ”
姜大妈说,她是1948年10月8日参加工作的, 1949年9月3日入党,这些年过去了,她从来没忘了交党费。“现在年纪大了,有时候行动不方便,但我的精神头够用,有时间我就会打电话和那些‘两劳释解’人员交流交流,看看有什么困难我能帮上忙的,别走老路比啥都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