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年初六,丽水市区中山街,84岁的陈金英的羽绒服铺面开张了。
陈金英49岁退休,53岁办羽绒服厂,至今还在为自己的企业奔波忙碌。
去年年底,陈金英的厂子遇到了难题,200多万的存货无人问津,为给员工发薪水过年,老人练摊卖货。最终,她为12名员工筹得12万元薪水,让员工过了个安心年。
更让人尊敬的是,办企业30年,她已捐助善款57万多元。
过年前,摆摊抛售羽绒服,为员工筹集薪水过年
年前,在丽水中山街,很多人都看到过一个鹤发鸡皮的老人,在摆摊叫卖羽绒服。有人还以为,这位老人肯定是老无所依,给自己赚养老钱。
这位老人就是陈金英,办厂30多年,去年遇上了大麻烦。
公司资金吃紧,银行又贷不出款。无奈,她只好把原本投资1500万元的厂房,以900万元的低价卖了。
陈金英又租了个厂房,带了几个老工人,继续生产。可是,羽绒服销路不畅,产品积压。去年年底,她甚至无法支付12个员工的工资。
“不能叫人家两手空空回家。”事后,陈金英这么说。
她横下一条心,在丽水中山街摆摊低价抛售厂里生产的羽绒服。
“50元一件、70元一件这样卖出去,实际上,这些衣服成本基本上都要90元。”陈金英好不容易凑齐了12万元,将钱交给12个员工。
目前,陈金英还欠着100多万元的外债。“我想我还能再干两年,再干两年就把这副担子交出去。”
她53岁办厂,3000元起家,一度产值上千万
陈金英的创业史,称得上是老骥伏枥的励志故事。
她49岁从丽水一家卫生院病退后,想干点事业,本打算开诊所,但没批下来。
53岁时,她发现丽水市场上中老年羽绒制品很少,就在城郊租了一栋300平方米的民房,买机器招工人开始创业。
“那时候,我手里就3000块钱。”她说。
她的产品专攻中老年人市场,“老人家买东西,几块钱都是算起来用的,所以我们的价格也定得比较低,一般都是在100元到200元之间。”十几个工人一年生产4万多套,一进入丽水市场,这些羽绒服就受到青睐。她一度把生意做到了杭州、金华等地。
2004年,陈金英达到事业高峰期,手底下有了五六十个工人,产值高达千万元。
30年捐了57万多,她说好心态才有好精力
一个八旬老人,何以有这么大旺盛的精力?
陈金英说,除了注重身体保养,她还注重养心,也就是心态好。“对人家好,助人为乐,能帮到人家的就帮一帮。除了把自己身体照顾好,还要懂得谦让,吃亏是福。”
汶川地震、印尼海啸、丽水贫困生上学、福利院老人生活费等等。记者算了下,30年间,陈金英捐赠善款合计达到了57149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