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量无法转入专科病房的患者及家属心里,急诊科是“没有办法的选择”。然而,北京多家医院急诊医生表示,以“救急救危”目的设置的急诊科,已成为医院压床最严重的区域。
尽管2011年卫生部就发文,要求对各医院的急诊病人按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类治疗,将急诊病人分为濒危病人、危重病人、急症病人和非急症病人,病情严重者优先治疗。按说已经明确了急救资源分配的优先级,现实中的情形却是,急诊留观病床基本被“治不了的,好不了的,回不了家的”这“三不了”病人所占据。而对于把急救病房当“养老院”和“廉价旅店”的行为,医疗机构也并非没有做过努力和尝试来纠正,但奈何从医院保卫科到派出所,到居委会,甚至连民政局都找过了,都不能为这些“赖床”患者找到去处。这一问题的求解,的确已超越了医疗机构的能力与职责范畴。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医疗机构在资源的分配上就毫无问题,例如,急救床被占,很大程度上也缘于急救患者不能被及时转诊;而现实中,由于医院对专科病房的病床周转率有考核要求,自然对有住院需求的患者百般挑剔,是否好治、有没有钱、能否及时出院,都成为其顾虑的问题。
基于上述视点,急救病房成“养老院”的背后,社会保障兜底者的缺位,以及医疗机构考核与体制的弊端,无疑更需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