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宣部和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统一部署,“学习贯彻十八大”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于近日启动。本报记者分赴全区14个市,落实“三贴近”要求,发扬“走转改”精神,以改文风为重点,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报道动力,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感受全区上下在十八大精神引领下,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时代风貌。
从今天起,本报开设“学习贯彻十八大”专栏,陆续推出一批主题突出、鲜活生动、文风清新、以小见大的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各地各行业结合实际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新思路、新进展、新举措、新气象,引导干部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团结一心,努力奋斗,投身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上来。
本报贺州讯(记者/王万程)12月1日,记者去贺州市钟山县采访,喜闻新鲜事。人人都说看病贵,该县红花镇五保村五保老人卢景秀,住院1个月,却“赚”了3元钱。
咋回事?原来,钟山县财政拨专款为3200名农村五保户购买了“新农合”,并实行“零起付线”制度。今年又出新政策,在“新农合”规定报销的金额基础上,对不足部分,发放二次救助金,尽量让其看病治病不花钱。由于救助金都是整数发放,五保老人经常“倒赚”。卢景秀住院花了4538元,“新农合”报销了3341元,又享受救助金1200元,两项相加,“倒赚”很正常!
1994年1月,国务院公布施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五保供养主要内容是“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孤儿保教)”。社会上把享受五保供养的老人称为“五保老人”。钟山县在2002年尝试建设了五保村,首创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模式。这一独创性的做法荣获第三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已在全国推广。
各地学钟山,钟山追求更上一层楼。一是追求“人有我更多”,已建五保村(含乡镇级敬老院)177座,覆盖了所有10个以上五保对象的自然村。二是追求“人有我更优”,加强五保村服务体系建设,在广西率先配备服务五保村的民政专干116名。三是在问题比较突出的“保医”上下功夫,先后推出了“零起付线”制度和二次救助制度,给“保医”上双保险,尽量让五保老人看病治病不花钱。四是追求“人无我有”,在“五保”的基础上,提出在五保村里给五保老人“保乐”。
如何“保乐”?该县177座五保村全部设立集体娱乐室,配备电视、棋牌、二胡、口琴、电子琴等娱乐设施,还抽派文艺骨干到五保村辅导老人吹拉弹唱。此外,不断送文娱活动进五保村。五保老人们发挥余热,帮周边村民看孩子,老有所乐、所为更受敬爱。
12月1日下午,记者走进清塘镇五保村,看到五六个老人,或吹口琴,或拉二胡,或唱桂剧,很惬意。周边村民送来七八个小孩请五保老人看管,孩子们快乐地在老人身边玩耍,好一幅“老幼嬉戏图”。
五保老人潘宏财和记者算了一笔账:“‘五保’照常享受,‘新农保’算发‘外快’,月领55元,每人每月获补160元、15公斤米、半公斤油,再加衣被等救助财物,人均月补价值320多元。现在又‘保乐’,‘五保’变‘六保’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