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预测,上海“十二五”期间将进入人口老龄化加速期,独生子女父母将成为新增老年人的主体。但在养老市场上,有一半是公办养老机构,整个养老产业没有完全市场化。即使生产要素都市场化了,但是制度设计没有市场化。“中国式养老”的现状是:公办的进不去,民办的住不起。如何缓解这一现状,探索“医养结合”是一个较好的模式。
办养老院既要资金支持,更要政策扶持,让民办养老院成为养老市场的重要补充。虽然养老院背靠公立医院是一种“医养结合”的模式,但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公立医院周边的地皮紧张,一墙之隔的方便模式难以总是凑巧存在。而目前上海的民营医院市场趋于饱和,管理处于疲惫状态,对医保的放开难度也非常大。卫生部门在审批民营医院时,应注重引导民营资本走医养结合的模式,以此弥补养老市场的供不应求现状。
对现有民营医养结合的护理院,对其软硬件设施要进行严格审查,优先考虑其医保资质的审批,引导退休医生加入养老院发挥余热,充实护理院的医资力量。对新建的民营护理院,应在场地选址上进行引导规划,在地皮审批和场地租赁上进行扶持,鼓励民营资本积极参与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的投资建设。
良好的软硬件设施,加上良好的服务质量,才能吸引老人入住。在收费上应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标准,保障老人安度晚年。政府的扶持也要有着重点,既保证民营资本的投资能有回报,也要让养老人员住得起,享受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