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的晚年应该如何的度过,在当今社会养老问题,已经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了,国家和政府部门也加大了对老年人晚年养老的高度重视,如何让老人在晚年的时候安享晚年,过上幸福的日子。这是一个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农村老人的晚年幸福是什么样呢?就让我们先去看看平陆县是如何让老人在晚年安享晚年吧。
平陆县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素有“平陆不平沟三千”之称。因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平陆县成为运城市唯一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幸福是什么?”当国人正在为这个命题困惑时,平陆县7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实实在在体验到了什么是幸福“饭来张口”,唠唠嗑、打打牌、下下棋,衣食无忧,生活惬意快活。
2010年,平陆县政府在部分农村社区,开展了日间照料中心(又称“老年灶”)试点。70岁以上的老人,白天在日间照料中心吃饭、娱乐、健身、聊天,晚上回家休息。目前,平陆县共建成27个农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不离乡土,符合农村老人意愿;既能发挥居家养老功能,又可缓解财政投入压力。这种养老模式,不失为目前农村社会发展过渡时期的一种较好的养老选择。
“老年灶”,生活挺美的
每天早晨,平陆县圣人涧镇寺坪村86岁的贾长娃都会早早来到村里的“老年灶”,和其他上灶的老伙伴们,帮着“老年灶”搞搞卫生,或者边聊天边锻炼锻炼身体。
上午10时,是老年灶开饭的时间。炊事员丁青贤把菜递到窗口,老人们把菜端到桌上。低龄老人再将稀饭一碗一碗端到高龄老人面前。
西红柿炒鸡蛋、青菜炒豆干、凉肉皮冻儿、凉拌海蜇丝、稀饭、馒头。一日两餐不重样,每顿饭四菜一汤。
贾长娃跟二儿子一起生活,从家到“老年灶”,步行也就几分钟时间。
寺坪村吃“老年灶”的有16位老人,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70岁。“老年灶”设有活动室和休息室,吃完饭,收拾完餐厅,老人们有的回家,有的去了活动室,有的进了休息室。休息室有电视,老人们躺在床上,看着电视,家长里短地唠着。
这时,80岁的马德山乐呵呵地进了餐厅。“你们没看电视啊?我一大早就开了电视,看到十八大报告专题报道结束。一看表,过了吃饭的点儿。还有饭没?没有就不吃了。”
因为离家近,贾长娃吃完早饭,便回家了。每日在家与“老年灶”之间穿梭,这样的日子,他已整整过了两年。
2010年,平陆县决定在5个农村社区开展“老年灶”试点。“老年灶”运作资金实行“政府补一点,社会捐一点,村里拿一点,个人出一点”的方式,服务对象为70岁以上的孤寡或留守老人。
寺坪村70岁以上老人有60多个,其中有30多个是单身。儿女外出打工,老人一人生活,吃饭是最大的问题,一个人懒得做,也没胃口吃,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地凑合。
听到要在村里设“老年灶”的消息,寺坪村村委主任寇柏逞立即向民政局申请了一个试点指标。从召开村委会议到“老年灶”开火做饭,仅用了两天时间。
2010年11月,寺坪村“老年灶”开张了。村委会规定,老年灶的用餐标准不得低于本村村民一般生活水平。
时年65岁的刘增林,因朴实、正直深得村民信任,被推选为“老年灶”事务长;40多岁的“好媳妇”丁青贤担任炊事员。两人工资为每月600元。
“老年灶”开了,村里的大喇叭广播多遍,但即使不收取老人们的费用,也无人响应。
“儿女们觉得,让老人去集体灶吃饭,自己面子上不好看,担心别人说自己不孝顺。二来也担心"老年灶"坚持不了多久。”于是,寇柏逞上门给老人们做工作,给人家娃做工作。
贾长娃也是跟儿子再三商量后才入灶的。“去年是每人每月55元,今年80元,儿子承担一多半,我自己少出点。”
入灶实行老人自愿,儿女同意。之后,入灶人、亲属、“老年灶”、村委会四方要签订一份入灶协议。
吃着现成饭,还能和同龄人说说话,打打牌,自由自在。贾长娃觉得这样的生活挺美的。
别样养老院,其乐融融大家庭
农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由村委会主办,资金来源靠村里自筹、政府扶持、能人捐款构成。老人们居住在家里,只需向日间照料中心交纳少数费用和面粉,便可获得中心提供的生活照料、护理照料、餐饮等服务。
2010 年11月,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平陆县在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郭村、寺坪村、阳朝村、西祁村、西吴5个农村社区,启动社区日间照料服务试点。当地人称“老年灶”。每天中午和晚上,“老年灶”向入灶的老年人提供一荤三素一汤的饭菜。“老年灶”由村委会负责建设及管理运营。灶长由村委主任担任,负责“老年灶”全面工作,副灶长由村民推选,负责“老年灶”日常工作,炊事员由村民推选的“好媳妇”担任。
2012年11月23日,平陆县张村镇窑头村村民80岁的赵文轩和老伴在本村老年服务中心“满月”了。
一个月前,赵文轩的大儿子赵定恩给村委会递交申请书,“为了让父母愉快度过晚年,自愿要求入住老年服务中心。居住后,保证遵守服务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我们做子女的遵守协议按期交纳各种费用,帮助老人搞好卫生,有病时及时治疗,病重保证及时接回家。”重阳节那天,窑头村老年服务中心开业,赵文轩和老伴入住。
窑头村地处平陆县张村镇,全村520户,8个居民组。其中老年人276人,70岁以上老人176人,80岁以上老人41人。
居民居住分散,老人来服务中心吃个饭最远的需要步行3公里,加之老人们大都单独居住,寂寞孤独,有的跟儿女们在一起,住房拥挤。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窑头村村委会,将村里闲置的学校修缮改造成了有47间房的老年服务中心。统一配备了床、桌、椅、床单等物品,供老人们住宿。70岁以上,生活能够自理,经本人和子女申请,报村委会和服务中心审批后即可入住。子女要及时提供入住老人所需衣服、被褥和上灶食用的馍馍。并要求子女每月对老人床上用品进行清洗,积极参加集体大扫除活动,互帮互助。房费每人每年400元,伙食费每人每天4元。
赵文轩夫妻的费用由两个儿子分担。父母入住村里的老年服务中心,赵定恩每隔四五天给父母送次馍馍。
要求子女们给老人送馍,是村委主任任跃辉想出的点子。“就是希望以送馍馍为由,让子女们常来看看父母。”
睡了一辈子土炕的赵文轩夫妻,初来中心的那几天,在席梦思床垫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从黑漆漆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往脸上掉墙皮的土窑洞,入住窗明几净的老年服务中心。74岁的王三拴,竟激动得哽咽。
中心将93岁的周花花与其76岁的儿子安排在了同一个房间,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身体好的照顾身体差点的,互敬互爱,其乐融融。
目前,窑头村共有36名老人入住老年服务中心。服务中心设公共食堂和生活自理做饭两种形式,入住人员根据自己的情况自选。
王三拴的儿子给他买来了电饭锅,他想着等老伴出院回来了,两人不想吃集体灶,自己想吃啥做着吃。“我们有人照顾,儿子在外面打工,也放心了。”
任跃辉计划,下一步中心将对60岁以上、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开放。
农村养老,真是个问题
平陆县位于山西省最南端,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辖10个乡镇,228个村委会,2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1万人。据统计,全县目前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3.5万人,占该县总人口13.6%,其中,70岁以上老人有1.5万人,占老年人的42.9%,80岁以上老年人有0.5万人,占老年人的14.3%。
大部分的农村老人单独居住,70多岁还在进行农事劳作,有的以帮助邻居干农活来赚取生活费,勉强维持生活。有的子女仅在逢年过节,给父母送些财物。有些外出打工的子女,只能维持自己的生活,不仅没有钱寄回家,留在农村的孩子上学及生活等费用还要靠老人来支付。
给留守的孙子孙女儿洗衣做饭、上下学接送,本应安享晚年的老人们不得不继续挑起生活的重担。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单身老人、体弱多病的老人,感到无助且无奈。
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人口老龄化和社会转型等新形势的发展,农村家居养老模式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家庭养老这种由子女提供经济支持和照料服务的传统养老模式,正在逐步弱化。
社区养老作为一种新的集体养老模式,需要强大的集体经济作为后盾。平陆县农村集体经济力量薄弱,农村社区养老目前尚属空白。
在农村,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每月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不低于55元的基础养老金,对于当前物价来说,55元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农村养老保险,农村低保或五保供养金,这些资金加起来月人均也只有150元左右。
自身养老需要老人在丧失劳动力之前,有足够的经济基础作保障。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平陆县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在老人丧失劳动力之前,有的也只能基本维持当前生活所需,就算小有积蓄,也不足以支付丧失劳动力之后的养老费用。“在平陆县,农村老人实现自我养老不具备现实基础。”平陆县民政局局长张效伟说。
平陆县民政局曾对220名农村老年人的婚姻状况、经济收入、家庭和社会保障等状况进行过问卷调查,子女为老人办理商业保险的仅占到1.36%。
随着老人年龄的增大,老人对精神慰藉和日常生活照料的需求也在增加。
农村的家庭养老面临巨大的挑战,社区养老尚处于空白,自身养老不具备现实基础,社会保险养老力不从心。
农村老人含辛茹苦一辈子,需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爱。出身普通农民家庭的张效伟对此深有感触。农村养老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问题,如何让老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张效伟在思索着一种适合贫困地区农村的养老模式。于是,针对五保老人、单身老人和空巢老人开设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诞生。
幸福,只差那么一点
资料显示,目前山西省60岁以上的老人有411万,其中农村老人占280余万。大多数农村老人,仍沿袭着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
截至目前,平陆县已投资200万元,在全县建设老年日间照料中心27个,覆盖全县11个乡(镇、区)。平陆用两年的试验证明,农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兼容了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功能的互补互动作用,是对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张效伟表示,力争在自己两三年的任期内,使全县一半村庄实现社区养老。
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因经费有限、用房不足等原因,平陆县目前农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面很窄,享受主体依然局限在70岁以上的鳏寡孤独老人。养老服务人员主要以农村闲散劳力为主,业务素质不高,待遇较低,农村专业的养老服务队伍还未形成。运作以民政部门为主、村委会筹资、村民出资等方式为主,社会力量参与远远不够。
故土难离,始终是千百年来积淀在中国百姓心中的情结。利用闲置学校、村委会,经过简单改造,开设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就近安置老人,不离乡土,符合农村老人意愿。这种投入少、效果好的“平陆模式”正在全省推广着。
据了解,今年太原市在阳曲县、娄烦县共建立了21个“日间照料中心”,可为2500余名农村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洗浴健身、娱乐休闲、图书阅览、日间休息、就餐等居家养老服务,这是山西省首批农村老年日间照料的试点。全省还有16个县、区已被纳入试点。
记者从山西省民政厅了解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在全省逐步展开。预计到2015年,山西省将会有一半的农村覆盖居家养老。
在当今时代“养儿防老”可能不能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的现实生活中,更尤其是针对那些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的同时,怎样让这些老人安享的度过晚年已经是当今社会所必须下大力气去解决的问题了。真正了实现农村老人晚年老有所养,过上安定祥和的晚年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