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死结:空转的个人账户会否带来空想的未来养老?
曾经的老工业基地黑龙江,正背着沉重的养老包袱踽行。《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以黑龙江为样本,调查了基层养老给付现状及对养老金“黑洞”的纾解之道和改革办法,希望给其他有同样烦恼的省份以一定参考。
一项持续了十年的养老政策,如今回到了原点。它就是“个人账户”,曾被试点地区信心满满地“做实”,却日益陷入窘境。空账运转的养老制度,或已行至十字路口。11月26日《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开始公开征求意见,“三险”衔接或有希望,但制度完善仍路途遥远。
作为我国首批做实个人账户的省份,在经过了近十年的“试点”之后,黑龙江也和辽宁等省一样,同样面临着养老金支付的巨大压力以及严重的缺口。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连日来在黑龙江多个县市调查得知,这样的缺口已是普遍情况,仅伊春和绥化两市的缺口就高达30多亿元,整个黑龙江全省缺口在百亿元之上。
压力非常大——这是基层社保经办机构负责人的心声,他们向记者表示,“现在扩面都扩不下去,我们已尽力了,每个月只能等待上级财政给予的补贴。”
而在社保专家看来,已经行在“十字路口”的养老制度,单凭这般拼凑的支付模式,已经变得不可持续,亟待实施养老制度的全国统筹。
今年4月10日,黑龙江省人社厅和财政厅两部门联合下发25号文件,该文件称,2011年12月31日前按规定已办理退休,按月领取养老金的企业退休人员及其他参保人员,从2012年1月1日起增加基本养老金。具体调整为,对2011年12月31日正常退休的人员,每月增加102元。同时,缴费年限每满一年,每月增加1元,其他缴费人员按缴费15年计算,其中城镇个体劳动者缴费超过15年的,按实际缴费年限计算。
正是这样的规定,导致不少退休人员心有不平,“我们退休人员按工龄每年才增加1元,比其他任何一个省的待遇水平都低,这种涨幅太少。”有退休职工说。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调查,黑龙江省按照工龄每年增加1元的政策,维持了该省2009年、2010年的政策。
即使放在全国范围看,这样的调整水平也处在垫底位置。比如最高的浙江为5元,就连位于西部的宁夏也调整为4元,青海为2元,与黑龙江毗邻的吉林为1.5元等。
连续7年来,我国都调整了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今年年初,人社部相关文件也指出,要按照去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左右确定调整水平
但是黑龙江省4月10日出台的这份文件,对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的调整依旧维持在了每月102月,缴费年限每满1年增加1元。
有退休人员说,“去年黑龙江各地企退人员人均养老金大约1300元左右,低于邻近的吉林省100元,而北京企退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水平已达2600元,是黑龙江的两倍。”
对于不少退休职工调高养老金的要求,黑龙江人社部门随后出台了一个补充文件,其中指出,“我省物价水平上涨,生活成本较高,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仍然偏低。”基于此,当地对2012年的养老金调整予以补充:退休人员再每月增发20元,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由每满1年1元/月,调整到1.5元/月。
养老金缺口之巨
与辽宁等地养老金面临严重缺口已为公众所知不同,黑龙江省的养老金收支情况外界所知不多,但事实上,这个老工业基地同样遭遇着养老金压力的不断加码。
去年12月20日,由中国社科院拉美研究所所长郑秉文主编的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发布,该报告指出,“黑龙江和辽宁的养老金缺口超过了100亿元。”
这样的结果,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连日来在黑龙江绥化、伊春、齐齐哈尔等地了解到的信息吻合,这些地方基本上都面临着养老金 “收不抵支”的窘境。
绥化市望奎县一位主管养老保险业务的局长表示,“我们现在压力非常大,每个月都在等待着上面财政的拨付,除此之外再也想不到其他的办法。”
这位局长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今年我们收缴了7000多万元,但是实际发放要到两个亿,所以还有1.3亿元的巨额缺口。”
根据他的介绍,整个黑龙江其他县的情况,与望奎县都差不多,“现在普遍都是这样,(当地)没有几家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县级财政都很困难。”
这样的说法,得到了绥化市社保局一位局长的印证。该局长说,整个绥化市养老金缺口接近15亿元,下辖每个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口。
黑龙江省伊春市的情况也是这样,“在养老金发放方面,随着缴费基数的逐年提高,离退休人员的急剧增多,养老金缺口越来越严重。”该市具体的收支情况是,2011年全市养老保险费征缴约为12.34亿元,但全年支付养老金达30.71亿元,比2007年末增加22.01亿元,全年养老金缺口近18亿元。
令人忧虑的是,这种缺口情况几乎遍及黑龙江各县。鸡西市鸡东县社保局一位局长告诉记者,“现在经济效益不好,当地群众收入很低,我们一个小县养老金的缺口也要1亿多元。”
前述人社官员向记者估算,在黑龙江省的12个地级市里面,除了大庆以外,如果每个地级市按最少缺口10亿元算,全省缺口在110亿元以上。
养老金扩面之难
11月21日上午,哈尔滨市社保局养老保险服务大厅内,办理养老保险的市民拥塞了大多数空间,他们有的填表、有的咨询、有的等待。
一个不可逃避的现实之虞是,一面是庞大的依赖于养老金生活的老人,一面是捉襟见肘尚未有效纾解的养老金压力,支收的天平仍然处在失衡状态。
今年6月,黑龙江省人社厅厅长林秀山指出,“现在我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人员是465万,领取基本养老金人员为361万,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较大。”
这也是基层社保经办机构的共同感受。按照前述望奎县社保局局长的说法,这种压力主要来自养老金的不可持续,“如期发不了,退休人员会有不满。”
每年,他们寄望于上级财政在资金方面多加“垂爱”的同时,另外需要做的一项缓解养老金压力的重要措施就是扩面征缴,这被称为“硬性任务”。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了解,黑龙江省政府每年都会给各县市下达扩面征缴的任务,如果扩面任务完成,那么当地才能获得上级财力的支持。但是,如果完不成任务,当地的养老金只能依靠当地解决。这对于普遍“羞涩”的县级财政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于是,“一定要完成”成了这些社保部门的共识。
但黑龙江省某县社保局长也无奈地表示,“现在收不抵支情况很严重,初期要求完不成任务不给补贴,但实在收不上来也没办法,也得给。”
在他看来,这些曾经的退休职工,由于年岁已高,加之当地也没有相关产业提供适合的岗位,所有的生活来源主要靠1300元左右的养老金来维持。
所以,“无论想什么办法,必须要发养老金”,但后续的隐忧还是让当地人社官员感到了持续的压力,“总不能全部依靠上级财政。”
据了解,绥化市今年的扩面任务是2.1万人,应收保费是12.6亿元,目前这一任务尚未完成,今年即将进入最后一个月,扩面行动进一步加大。
但是,勃利县、绥滨县以及鸡东县等地的多位社保局负责人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现在扩面的难度越来越大,该扩的都扩完了,还是满足不了所需。”
为了进一步获得更多的养老金,缓解养老金发放压力。根据林秀山的介绍,“在过去的7年间,黑龙江省已将7种特殊人群纳入养老保险统筹范围。”具体为,25万人的国有企业混岗职工、5万返城后未正规就业的“老知青”、12万未参保集体企业超过法定年龄的人员、55万 “五七工”、“家属工”以及刑事解教人员。
这些人群的扩面“潜力”,在当地人社官员看来,“已经被挖掘得差不多了,现在还可以扩面的对象就是一些个体户,似乎只剩下这部分人了。”
一些地方的人社官员称,“这种硬性的扩面任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每年要求任务都有增长,但没有能力交的还是不交。”
养老金制度之争
中国社科院拉美所所长郑秉文认为,“扩大覆盖面,加强征缴力度这些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的问题。”
此前,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现在征缴越多,承诺随之就会越多,其后负债越多,最终养老保障的包袱越重。
事实上,这一现象已在一些地方凸显出来。望奎县社保局的官员表示,随着扩面增加,现在每年领取养老保险的人数都要增加近千人,但是缴费的人数增长乏力。
另外,“断保”也随之让养老金再添压力。以望奎县为例,应参保人数为1.7万人,但最终实际缴费人数还不到7000人,这其中“有一万多人早已断保了”。
据记者调查,中断缴费的人群主要体现为无力缴费和不想缴费。“对于一些中年人来说,一年到头才挣1万多元,拿出1000多元参保,家里生活就没了来源。”
有基层人社官员告诉记者,“不想缴费的人主要是年轻一代,虽然当初参保进来,但是总觉得离退休很远,所以缴费并不积极,甚而出现了中断现象。”
养老金收支的压力,就在扩面的难以推进和断保的严重情况之中,日益加重。
在此情况下,由于养老金收缴主体集中在人社和税务两个部门,导致两个部门的收缴积极性都不高。因此,等待上级财力的“输血”,成为不二选择。这些基层社保经办机构等待的“上级财力”,主要是黑龙江省的统筹基金,早在2005年始,该省就实现了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其主要特征为,“统一企业缴费比例、统一统筹项目、统一计发办法、统一基金管理、统一业务规程和信息系统、统一管理经办机构。”
这种统筹,在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增强基金互济功能的同时,成为基层人社部门缓解压力的最主要渠道。伊春市人社部门称,“要全力向省财政申请养老金缺口补助资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员此前指出,“在一些地区,出现了当期收不抵支的情况,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对这些地区的养老保险基金进行补助,确保按时足额发放。”
在社保专家看来,地方政府主要依靠上级财力转移支付,那么“补”的将是一个无底洞。
今年7月,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指出,“为了实现基金的收支平衡,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加强扩面征缴、推动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