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潜伏在夜间的杀手疾病课堂

我们怎样幸福养老?

2013/1/24 来源:人民网 作者:佚名 [ ]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我们怎样幸福养老?在政协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委员们纷纷为养老问题建言献策。

背景

北京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据测算,2015年北京市老年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17.6%,但当前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却难以满足。

北京逾1200万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占近两成。该比例远高于13.26%的全国平均老龄化比例。同时,据北京人口统计部门预计,北京户籍人口将继续加速老化。2020年前,北京每年将新增10万以上老人。显然,庞大的养老课题仅仅依靠公办养老机构难以有效解决,而民办养老机构价格昂贵,这种情况下,居家养老成了多数老人的首选。

有专家表示,养老问题是民生问题之一,居家养老最经济、最贴切,不仅减轻子女们的负担,也深受老人们的欢迎。居家养老已经不是传统的简单养老,不仅要有资金的扶助,更重要的是社区职能要有大的转变,在服务上进一步深化,在为民意识上进一步提升。

支招

老旧小区低层楼房增设外挂电梯

如何让老人们住得更方便?在政协工会界别的分组讨论会上,赵莹委员提出在低层楼房的老旧小区增设外挂电梯的提案。这份提案也得到了多位委员的附议。

赵莹说,北京很多城区都有这样一批老旧小区:它们建成于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是一些企业的职工宿舍楼,且大多数都不配置电梯。

“住在这些小区的人,都是企业中的劳动骨干,他们辛苦半生,四五十岁分到一套房子,过了30多年,他们平均年龄都在80多岁,上下楼梯也变得越来越困难、越不方便,他们下楼的机会也就越少,这对他们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如果再遇到一些突发疾病,急救起来非常困难。”

赵莹委员说,北京越来越走向老龄化,老龄化社会的诸多不便会慢慢凸显出来。因此,他建议,由政府主导,请各级住建委从现在开始调查,哪些老楼具备安装外挂电梯的条件,能不能将这个问题在几年内解决完毕,让老旧小区得到改善。

保障房小区配建养老院老年公寓

市政协港澳委员、霍英东集团公司董事霍震宇说,现在北京市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弱化,几代同堂的传统家庭模式逐渐消退。2012年北京老龄产业研究报告显示,北京市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人口将近一半的比例,其中有一定数量的失独家庭。城区集中了大量老年人,其中相当比例集中居住于老旧小区;与此同时,大量青壮年人口从其他地区向北京迁徙流动,形成了大量老年人聚居在城区,上班族则主要居住在以回龙观、天通苑和通州等保障房集中的“郊区”,导致交通负荷极大,居住区成为“睡城”。

为此他建议,北京的保障性住房不应当仅仅发挥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的功能,还应当充分尊重和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要求,将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有机地组织到一起,加强小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

在霍震宇的设计中,养老院、老年公寓应当与保障房小区同时同地建设,针对失能或者部分失能老人群体的养老院建设在保障房小区附近甚至小区内部,针对行动能够自理、可进行居家养老的群体的老年公寓分散于保障房不同单元之中,教育、医疗、购物、文化和交通资源与保障房、养老院等同期建设,甚至可以先行一步。

而老人入住养老院或者老年公寓,可以通过以房换房、以租养老的方式推进,在保障房小区的各种配套设施和相应政策到位后,可以用老年人城区房屋议价交换保障房,也可以由政府改造并组织出租其城区的房子,以租金支付其在养老院或老年公寓的费用等。

另外,养老院、老年公寓与保障房小区同时同地建设,还可以把小区居家养老服务与低收入者、下岗者二次就业相结合,居住在保障房的中年人群中有相当部分属于低收入者,甚至是失业者,他们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缺乏优势,养老服务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两者正好互补,这种就近就业的方式,既有利于其为老年人提供及时服务,也有利于其照顾自己的家庭。

全城打造一个虚拟养老院

拨打一个电话就能享受到各种养老服务,如今新兴的虚拟养老为老人们搭建了“一所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市政协委员、北京市亿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时念洋建议,将虚拟养老院的建设在城区实行全覆盖,探索一条城市养老的新路子。

虚拟养老院是以居家养老对象会员制、家政服务队伍员工制为组织网络,以社会化与市场化相结合为经营模式的全新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通过政府搭建的信息服务平台,当老年人有服务需要时,拨打一个电话给信息服务平台,就能得到相应的服务,通过虚拟养老院运作模式的探索,最终能够实现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

时念洋认为,虚拟养老院既扬弃了传统家庭养老和机构的弊端,又集中了传统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点,他建议政府予以政策支持,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搭建服务平台,制定实施规划,有步骤地把虚拟养老院的建设覆盖到全城区,探索一条城市养老的新路子。

时念洋说,要对虚拟养老院提供开办经费的补贴,把居家养老服务列入财政的经常性预算项目,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基金,根据虚拟养老院的服务容量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和政策倾斜;此外,对养老援助对象提供政府团购服务,包括空巢老人、三无老人等,政府可每月补贴服务费用,为虚拟养老院创造和扩大市场需求。

市属机关食堂

向老人开放

陈小兵委员说,按照北京“9064”的养老服务规划,到2020年,除了约4%的高龄、独居老人入住养老院外,大约90%的老人,适宜居家养老,还有6%的老人可以在社区中养老。但对于占比总量达到96%的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中,老人吃饭仍然是个大问题。

“有的社区有老年餐桌,但是数量少质量难保证,很多有公益性质还很难推广,如果能够发动市属机关、企业在中午向周围的老年人开放食堂,那么就能利用社会力量扩大老年餐桌的途径。”

出台办法

鼓励出租车多拉老人

从社会公共交通服务上,来自北京交通广播的王佳一委员提到,北京给65岁以上的京籍老人办公交优待卡,免费乘坐公交车,这件事办得特别好,不过还可以再延展一下,比如,地铁平峰时段可以对老年人提供优惠,向行动不便的老人开放直梯,或者有志愿者帮助他们。

另外,打出租车时,很多司机不愿意拉老人,王佳一委员建议可以给出租车司机一些物质鼓励,比如拉到一定数量的老人,可以得到加油卡或者奖励。这样就能激发更多人加入到为老年人服务的团队中。

推出老人

意外伤害险

史利国委员建议,推出一个面向全市老年人的意外伤害保险。

史委员说,北京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占近两成,其中,30%的老年人每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伤害,比如滑倒、骨折等。此外,北京推出了很多针对老年人的优惠措施,如公园、公交免费等,在这些场合如果发生意外,极易产生纠纷。

国内很多城市出台了老人意外伤害险的政策。比如,在湖北,老人到了一定岁数,会强制按比例上意外伤害保险;在深圳、苏州,则是政府出资,以团体险的形式,全额负担。

北京也有此类先例。前几年时,公园对残疾人免费后曾产生过纠纷,后来,残联全资为所有持证残疾人购买了团体意外伤害险。

史利国表示,去年民政局对养老机构的老人们推出了意外伤害险的政策,他建议,将这项政策扩大,由政府出资,普及到全市户籍的老年人,届时上险年龄可进行设定。

本报记者 刘琳 孙颖 J015 X133

责任编辑:熊亚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香河老人留给世界的人体之谜

    香河老人留给世界的人体之谜

    吃素念佛,享年88岁,1992年往生的周凤臣老居士肉身不腐的事,已传遍了整个北京城。《新民晚报》、《人民公安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传媒均对此作了报导。1994年10月3日,中国佛学院一行14名学僧,专程去河北省香河县瞻仰了周老居士的肉身。[详情]
  • 56年的爱情,6000步的长度—爱情天梯

    56年的爱情,6000步的长度—爱情天梯

    上世纪50年代,20岁的重庆江津中山古镇农家青年刘国江爱上了大他10岁的“俏寡妇”徐朝清。为了躲避世人的流言,他们携手私奔至深山老林。为让徐朝清出行安全,刘国江一辈子都忙着在悬崖峭壁上凿石梯通向外界,如今已有6000多级,被称为“爱情天梯”。[详情]

养生节目

进入>>

关于中华养老网

养老产业招商

城市产业招商

联系我们 |刊登广告 |平台介绍 |关于我们 |豁免条款 |招聘信息 |隐私保护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