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为赚取生活费 有的生活节俭难舍杂物 有的或是早期老年痴呆征兆
独居老人“不差钱”,爱捡垃圾搬家里,他们为何养成这样的习惯?近日,记者回访本报曾报道过的两名拾荒老人,他们已在社工或护工的帮助下改变习惯,但有时候仍然忍不住去捡垃圾。他们或是为了赚钱包利市,或是长期生活节俭难舍杂物,或是在心理上有些偏执。
专家指出,早期老年痴呆症的表现征兆之一,包括拾荒成癖。但若已不能判断物品价值,不管有没有用都捡回来,那么可能是一种病态。
案例:86岁老伯爱捡垃圾
86岁的郭老伯有两套房屋,却钟爱捡垃圾,直到把80多平方米的房子塞成“垃圾山”。2009年,郭老伯老伴去世,他没有告诉其他人。直到数日后,邻居闻到恶臭起“疑心”,由居委会上门探视才把遗体从垃圾堆里“拔”出来。这条轰动一时的新闻被报道后,各方出力,把垃圾清理一空,他也搬进了广州寿星大厦。
在海珠区滨江横路和南华东路交界路口,71岁的陈婆婆已经卖了10多年的牛奶。她每月有千余元退休金,两个已工作的儿子也寄钱养老。但最近一两年陈婆婆每天卖完牛奶后,就在小区附近捡垃圾搬回家,家人不堪忍受只能搬出。
记者回访:
住养老院仍偶尔捡垃圾卖
日前,记者去广州寿星大厦探访郭老伯。床铺叠放整齐,衣服清爽无异味,他依然爱捡垃圾,但程度已大大减轻。前一段时间,他把垃圾藏在柜子里或床底下,护工发现后悄悄清走。郭老伯已经养成新习惯:每日迎着寒风拄着拐杖,在附近公园找垃圾,然后卖给养老院门口的收购定点。
而滨江街海运社区居委会又一次通知陈婆婆的儿子,元旦假期回家打扫卫生。“清走了杂物,我不捡了”,一提起这个问题,陈婆婆就不愿多谈。
原因分析
寿星大厦院长:他们一辈子都很节俭
老人捡垃圾,直接原因大多是为了赚钱。在他们眼中,自己能赚一点补贴家用,过年给孙辈们包利市,才会感到满足。
郭老伯坚持认为:“捡垃圾很正常,就是为了赚点钱,侄子不让我放租那两套房,光靠一个月300多块低保金很难生活的嘛。”但他也承认这最多每月赚几百,“赚不了也不能停。”现在侄子侄女每两个月从香港来探望,并给他养老金,他摆摆手说还是要自己赚的好。
“我能理解他们,这更多是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所致”,广州寿星大厦院长陆星伶说,她的外婆就有捡垃圾的习惯,即使丰衣足食,但还是觉得自己要有一份收入,逢年过节给儿孙包利市。
广州寿星大厦院长陆星伶根据多年从业经验,认为老年人养成收集物品的习惯,很大程度源于他们一辈子节俭的作风。而捡垃圾去卖,不需要成本,习惯养成了就没法停止。
寿星大厦还接收过不少像郭老伯这样的老人,楼层班长尹华容说:“生活中都是很爱惜东西的。”一些老人中午饭菜吃不完,就偷偷带回去,甚至塞到柜子或床底下。看到路边或垃圾桶里有废品,总忍不住要去捡,认为日后有用。
老年精神科医生:或是老年痴呆症征兆
广州市脑科医院老年精神科主任沐楠表示,早期老年痴呆症的表现征兆,包括了拾荒成癖。若是近年养成的习惯,且已经超过常人的范围,家人最好能陪同其到医院精神专科进行检查。
在判断老人的精神状况时,首先要评定其认知功能,最重要的一项是观察记忆力是否下降,比如是否已出现不能应付日常交往、不能记住存折号码、回家会迷路等现象。若排除了老年痴呆症,下一步检查拾荒成癖是否属于精神疾患。根据具体病情制定治疗方法,也要考虑有无治疗的价值。
当然,沐楠说也不排除捡垃圾为老年人收集物品的喜好,很多老人本性节俭,珍惜物品。“针对具体个案要具体分析。让一些爱捡垃圾的老年人参加户外活动,转移注意力,减少孤独感,的确是治疗手段的一种。但为避免病情错判,建议还是要去做专业的认知功能评估。”
解决方法
寿星大厦:不影响他人就多包容
专业社工:帮找工作或心理辅导
照顾郭老伯的护工反映,对待老人要像“哄小孩”,把垃圾“骗”出来。“比如陪聊天转移注意力,另一个护工就快速找出废品,一次扔走一点。他们就是爱积攒,经常忘了要捡来干什么。”
陆星伶认为:“习惯很难改变的,我们以不影响他人为原则,只要不带回养老院,大家多理解多包容就好。”她同时表示,当老人捡垃圾情况异常,就会咨询医师进行药物控制。同房间的老人不能同住的,就使用行政手段调离房间,“但我们还是主张以包容为主。”
专业社工李惠娟曾对广州市金沙洲新社区进行过摸查,大概有20多名老人或者是普通家庭妇女有捡垃圾的习惯,部分已成功戒掉“垃圾瘾”。
“我们通过接触,从个人背景、心理状况、家庭、现状等各方面对他们进行专业评估。然后特殊问题特殊解决,或者申请一些基金会困难补助金,或帮忙找工作或进行心理辅导。”李惠娟说。
新社区内有一位廉租户阿伯酷爱捡一些被遗弃的剩花剩草回家。中心便邀请他来摆弄下服务中心的花草。借此机会,社工经过耐心的沟通和上门帮忙清理,他终于同意以后不再捡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