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1日,在北京丰台区嘉园一里,李明顺向两位老人展示刚刚给他们拍的照片。
2012年12月21日,在北京市丰台区嘉园一里小区的社区服务站的活动室里,一位60岁的老大爷斜侧着身子,微笑着端坐在一块红色幕布前。他围着一条鲜亮的枣红色围巾,头发是精心梳理过的。
“好样的,真会笑!”摄影师透过取景器哄着他。就在老大爷调整身姿的一刹那,快门声响起,周围的老人围过来在相机里看着照片,七嘴八舌地调侃,“哟,多文艺啊!”
这并不是普通的商业摄影,而是一个名为“熊猫摄影队”的公益组织举办的社区活动。这场活动共有三十多名老人到现场拍照,因为场地小、人多,大家还得排队取号。“如果不是因为昨天下雪,人会来得更多。”熊猫摄影队的队长李明顺对记者介绍道。
李明顺今年30多岁,曾在江苏泰州老家做一名普通的公务员,四年前,他辞去工作来北京发展。随后,他开始接触相机,渐渐地爱上了摄影,2011年,他组建了一支公益摄影队。因为性格比较沉稳,说话也不紧不慢,朋友们送他外号“熊猫”,熊猫摄影队的名字也因此而来。
曾被老人怀疑拍照动机
刚成立时,熊猫摄影队经常给北京师范大学的贫困生免费拍照片。2011年的重阳节,他们到北京的一家敬老院拍照,拍完之后,老人问他们:“你们会不会给我们照片?”李明顺说一定会,那位老人拉着他的手,微笑着说了一句“谢谢”。
那天之后,李明顺萌生了一个新的想法:帮老人摄影。
“我们只是付出一点时间,为什么不去帮助他们留下夕阳最美的回忆呢?”李明顺说。他和北京市的多个社区、敬老院取得联系,上门给老人免费拍照,然后自行冲洗,再交给社区分发到老人手上。
绰号“藏獒”的汪洋和“花狸”的左鑫也是熊猫摄影队的主要成员,汪洋是一名自由摄影师,他在赶集网上看到了李明顺招募志愿者的信息,加入了熊猫摄影队。“最大的意义是让我得到快乐。”汪洋说。北京女孩王听涛是名大四的学生,她在电视上看到他们的报道,也来加入熊猫摄影队。
起初,很多老人不太信任他们。因为曾上过类似活动的当,有些老人总是质疑他们的目的,还有人曾打电话质问李明顺:“为什么要拍啊?是不是为了赚钱?”
在质疑最大的时候,李明顺的母亲对他说了一句话,坚定了他的信心,“要么就不要做,要做,你就一直做下去。”
李明顺在北京没有固定职业,而冲洗照片的成本逼近一张一元钱,这些费用全部由他和朋友们负担。最困难的时候,他甚至凑不够第二天的饭钱。“熊猫的样子憨厚可爱,我们也是这么傻傻的一群人。”李明顺说。
志愿军老兵戴勋章照相
在熊猫摄影队拍照之前,确实有很多老人多年没拍过相片了。在嘉园一里小区,56岁的郭阿姨告诉记者,她家有一台傻瓜相机,但十年来都没动过,“孩子老不回来,我一般也不怎么照。”
“现在都是数码时代,照相虽说很方便,但大多数老人只有出门旅游的时间才会拍照,他们的子女们忙工作,花在老人身上的时间不多。”汪洋对早报记者表示。
在嘉园一里的常住人口中,约一半都是退休在家的老人,子女多数不和老人住在一起。对很多老人来说,业余生活就是去邻居家里串门和居委会的集体活动打发时间。
“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李明顺郑重地说。
但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愿意主动站在镜头前。在一家敬老院,有位老人守在自己的房门口,远远地看着其他的老人拍照。李明顺和同事们跑过去跟他聊天,直到对方完全放松下来,才顺利拍完照片。
让李明顺最难忘的老人是一位抗美援朝的老军人。2012年3月,李明顺在一个小区义务拍照时,一名90多岁曾参加抗美援朝的老战士听说要照相,特意换上了军装,胸前挂着多年前的军功章。镜头前,老人的站姿一丝不苟,好像又看到当年那个一腔热血的年轻人。
开讲堂教老人摄影技术
除了为老年人拍照,熊猫摄影队还开设了摄影讲堂。摄影讲座已经培养出了几个优秀的学员。60岁的张阿姨去辽宁采风,她拍的一张照片被当地的社区报选中刊登,这让她高兴了好一阵子。除了老年人,甚至还有些年轻人慕名前来听课。
熊猫摄影队去年的计划是为北京1万名老年人义务拍照并赠送照片。李明顺说,万张老人拍照的计划,基本已经完成。
中国正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60岁以上老年人已经占到总人口的13.26%。未来,熊猫摄影队有一个更宏大的设想:要走出北京,走进乡村,在三年内,为20万老人拍照。
“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去,关注老年人,就是关注我们自己的未来”,在熊猫摄影队的新浪微博签名中,他们如是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