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潜伏在夜间的杀手疾病课堂

别让养老善政堵在社区口

2013/10/20 来源:网易新闻 作者:佚名 [ ]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60周岁以上公民为老年人。近年来,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国一直在加快发展老龄事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划实施,给老年人带来了更多的福音。

今年7月1日起施行的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在各个方面规定了老年人应当享受的福利待遇。10月13日刚刚过去的今年重阳节,是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以来的第一个“老年节”,依法敬老、养老、助老话题持续热络。

65岁以上老人建“健康档案”

在老年人健康方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国家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要。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老年人和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所需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同时规定,对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其失能程度等情况给予护理补贴;健全老年人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普遍建立健康档案。

在老有所养方面,法律规定,老年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能力或者扶养能力的,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有关规定给予供养或者救助。

今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发布,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符合标准的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

此外,我国不少地方都推出了针对老年人的优惠和福利。如,北京市近日宣布,凡北京市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可自愿免费接种流感疫苗;上海近日为拥有当地户籍的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肺炎疫苗;山西省旅游局今年宣布,全省49家国有景区景点对国内外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全年实行免头道门票优惠等。

年轻人仍说“难常回家看看”

除了健康、生活等基本权益,老年人的情感权益同样重要。虽然“常回家看看”已入法,但不少压力大、离家远、无假期的年轻人仍表示“难回家看看”。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从此,“常回家看看”不再仅仅是道德上的约束,更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在这个首次有法律“保驾护航”的重阳节,空巢老人会否真正享受到家庭温情?很多年轻人给出了否定的回答。尽管有深厚的敬老爱老传统作为道德基础,但社会变迁发展给青年一代带来了不小的“回乡”阻力,探望父母成了“奢侈品”。

提起常回家看看,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作的“80后”李林生总是觉得两难。老家远在福建的他,为了追随爱情来到妻子所在的城市工作,在这个离家数千里远的省份有了自己的小家,但小家的温暖依旧难舍他对老家年迈父亲的牵挂。

由于路途遥远,李林生只有春节、国庆等7天长假才能回一次家。目前他与父亲“两地分居”的日子似乎还难以结束,因为老家还有年近九十岁的奶奶需要照顾。

河南女孩王英在南宁工作4年,从南宁坐火车回郑州需要20多个小时,飞机航班则少而贵,但主要原因仍是“假期时间短、回家不方便”。王英说,这几年她平均每年回家一次,每次时间最长不超5天,平时靠打电话沟通。至于重阳节当日的“尽孝膝下”,对王英等人而言更是奢望,不可能实现。

部分受访年轻人称,现实很无奈,即便有法律约束,人们依旧对子女“常回家看看”颇感悲观。

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专家周可达说,立法的出发点虽好,但现实颇为复杂,法律本身缺乏细化。“如何传承发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美德确实是个问题。从目前来看,这一问题尚未能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周可达说。

打通社区养老“最后一公里”

为了给老年人提供适合安全的活动场所,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强调要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但是现在许多社区人员仍然没有意识到社区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性,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此外,在不少社区工作人员意识中,他们是社区的管理者而非服务者,这也必然造成了对社区老人服务的不足。

没有社区活动场所、没有社区医疗设备、没有人为社区老人服务……在重阳节来临之际,社会呼唤重视养老,国家政策鼓励养老,然而记者近日在基层采访发现,这些养老善政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往往被堵在了社区这“最后一公里”上。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社区并没有给老人提供专门的室内外活动场地,很多喜爱唱歌、跳舞的老人,苦于没有室内活动场地而不得不在寒冷的冬天选择放弃业余生活。为了打发时间,许多老人只能凑在一起打牌,这种单一的娱乐方式非常不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

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预计,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两亿大关,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4.8%。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居家养老将成为主流养老方式,老年人对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安徽省合肥市一家社区,在建设服务中心之初,就通过问卷的方式了解居民需求,中心建成后有超过70%的空间供老年人使用,受到老年人欢迎。

如此强烈的社区养老服务需求无疑给当前养老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如何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功能,为老人居家养老提供完善的助老服务设施、方便的医疗服务、组织丰富的文体活动,都是摆在社区街道等基层组织机构面前的一道新课题。

打通养老“最后一公里”,将养老善政最终落实到老人身上,当务之急是基层政府特别是街道社区应及时转变工作思路,真正把提升养老公共服务能力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在此基础上,把构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尽快落实在社区建设中,如在规划社区建设时,像配建社区幼儿园一样配建社区的老人服务设施,把助老设施纳入社区建设的标准内容之中等,只有这样方能让养老服务真正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菁菁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香河老人留给世界的人体之谜

    香河老人留给世界的人体之谜

    吃素念佛,享年88岁,1992年往生的周凤臣老居士肉身不腐的事,已传遍了整个北京城。《新民晚报》、《人民公安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传媒均对此作了报导。1994年10月3日,中国佛学院一行14名学僧,专程去河北省香河县瞻仰了周老居士的肉身。[详情]
  • 56年的爱情,6000步的长度—爱情天梯

    56年的爱情,6000步的长度—爱情天梯

    上世纪50年代,20岁的重庆江津中山古镇农家青年刘国江爱上了大他10岁的“俏寡妇”徐朝清。为了躲避世人的流言,他们携手私奔至深山老林。为让徐朝清出行安全,刘国江一辈子都忙着在悬崖峭壁上凿石梯通向外界,如今已有6000多级,被称为“爱情天梯”。[详情]

养生节目

进入>>

关于中华养老网

养老产业招商

城市产业招商

联系我们 |刊登广告 |平台介绍 |关于我们 |豁免条款 |招聘信息 |隐私保护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