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通过银行贷款买房;等到年老了,再把房子抵押给银行或专业机构,每月从中领取一笔“养老金”安度晚年……近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正式对外发布,并明确提出,“鼓励探索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具体操作办法和实施计划有望明年一季度出台。”这也是我国政府部门首次明确提出“以房养老”模式时间表。
消息发布,“以房养老”话题再度升温,引发各界激烈讨论。
“以房养老”四个普通的汉字,却意味深远。它包含着诸多国人人生两桩大事:房子和养老。您又是如何看待呢?
现状
“以房养老”提出多年
未有实质进展
16日晚,市区羌江南路某小区值班室前,5位老人坐着小板凳围在一起聊天。几乎在每个居民小区,我们都能看到这样其乐融融的景象。
谈兴正浓的5位老人对记者所说的“以房养老”感到陌生,表示难以理解,“现在退休了,养老金足够了,生活也挺宽裕”,不会考虑“把房子抵押出去”。
其实,在我市,老人出租自有住房来“以房养老”,是很常见的事情。他们有的住小屋将大屋出租,用租金补贴家用;有的则将住房整体出租,自己搬进养老院,用租金来支付养老院费用。
那么,目前热议的“以房养老”又该如何理解呢?
所谓的“以房养老”,即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俗称“倒按揭”——房屋产权拥有者把房子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后者在综合评估后,每月给房主发放固定资金。房主去世后,其房产出售,所得用来偿还贷款本息,其升值部分归抵押权人所有。这种贷款方式最大的特点是分期放贷,一次偿还。
事实上,从2003年我国就陆续有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提出“以房养老”的概念,当时,时任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理事长的孟晓苏将这一理念介绍到了中国。并于2007年成立了幸福人寿保险公司并亲自参与这一“倒按揭”产品的研发并实施推广了出来。
但几年过去了,该业务的推广并不如想象的如此顺畅。
2007年11月,上海市开始以“以房自助养老”协议的方式开始试点“以房养老”,与“倒按揭”模式不同的是,该“以房自助养老”的试点从一开始就变更了房屋的产权人。除了选取一对80多岁的老人家庭做试点外,再无实质进展。
被广泛介绍的“南京模式”,从推广以来,一直是“只见雷声,不见雨点”。除南京外,随后的几年内,国内陆续也有城市在试点该养老模式,但都因法律制度缺陷,此类模式仍停留在政策研讨阶段。
推广业务方的金融机构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在国内,也有部分商业银行适时推出的“倒按揭”业务,虽受到诸多市民看好,但并无实质进展,从推广至今,业务量依旧还是零。
银行
“倒按揭”
困难重重
我市金融界人士认为,房屋产权70年,是“倒按揭”的最大障碍,也是与国外政策环境最大的差异。虽然2007年出台的《物权法》已经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但“自动”并不意味着“无偿”。如果70年产权到期后,抵押房屋要有偿续期,那么续期费用将是一个巨大的未知风险。如果续期费用太高,金融机构很可能会无利可图,甚至亏本。
当记者以投资者身份咨询市区某保险公司时,有工作人员表示,目前,雅安辖区内的保险公司均还没有开展“以房养老”相关业务。若要以房产购买养老保险,则可以采用先把房子以信托方式公估出价值,拿到现金后再用这些现金购买养老保险。
记者致电市区各银行业机构,大家也均表示没有开展与“以房养老”或“倒按揭”相关的业务。有工作人员表示,国家既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银行不久应该也会设计相关的产品。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市场之所以没有显示出对该项业务的热情,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政策上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是房屋70年产权问题,另一方面是当前房地产市场并不稳定,房产估值很难进行。”市区某商业银行理财专家告诉记者,随着房子使用消耗越来越多,那么剩余权利价值就在逐步减少,也就使房子的价值在缩小。如果把房子抵押给银行,银行估值给的价格可能还不如现在直接卖掉房子,拿着钱去养老院划算。
正如该专家所言,目前,我市大多数人买一套房,都想把它留给孩子,但70年的产权有可能连第二代都住不到头。这样的现实困境,着实让想“以房养老”的市民“望而却步”。
按照这样的发展境况?我们是否还需要“以房养老”呢?
有专家认为,目前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倒按揭”则对老龄化增速背景下的养老有着积极作用,它可减轻政府、社会和家庭的负担,让老人保持生活的“体面”和“尊严”。所以作为一种补充养老方式,应该实施。
“推广‘以房养老’是一种趋势。”市区某金融业界人士认为,要推广“以房养老”,有许多条件需要满足,比如:如何应对房屋土地使用权的70年期限、房产如何估价、倒按揭计划如何制定、如何激励和规范银行操作等。
市民
大多表示
房子要留给子女
市民们又是如何看待“以房养老”模式呢?
记者发现,对于“以房养老”的养老模式,市民大多认为,“房子作为遗产的最重要一部分,总是要留给子女。”
“虽然我每月只有一千多元的退休金,吃饭什么的也够了,年纪大了也没什么更多要求。目前自己是有一套房子,但我不会把房子抵押的。”市区羌江南路李姓大爷说,“儿子养老子,房子给儿子”是固有传统,如果儿子不养老子,老子还要靠房子养,那养儿子干吗?
有着传统继承观念的老人大有人在。彭琼珍今年57岁,当记者问她是否会选择“以房养老”的模式时,她坚决摇头表示不同意。“我能留给子女的就只有那套房子,怎么能给保险公司或者银行呢?”她还认为,如果自己用这种方式养老,别人知道了,会认为自己是狠心绝情的老人家,这样的指责自己受不起。
但在记者采访中,也有少数市民表示,无论是从理性还是从情感方面考虑,都愿意接受“以房养老”模式。
“既然国家如此重视‘养老’,并鼓励探索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就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以我并不反对这种模式。”市民古女士说,孩子们有自己的生活,也必须有自己生存的能力,目前,孩子刚按揭购买了房屋,正在装修,待儿子装修完,搬离自己住所后,自己就会将房屋变卖,拿着变卖后的钱和老伴儿外出旅游,享受自由自在的晚年生活。
记者了解到,欧美国家倒按揭之所以流行,与高额的遗产税有很大关系,人们在“以房养老”和“留房给子女但交大笔税金”之间很容易作出选择。
“也许,若观念后,中国税收制度进一步完善,开始征收遗产税后,这样的局面会改善很多。那时,‘以房养老’或许在中国就会真正叫好又叫座了。”从事法律专业的市民杨梅说道。
相关链接
国外如何
以房养老
美国:美国政府和一些金融机构推出“以房养老”的“倒按揭”贷款,对象为62岁以上的老年人。主要有三种形式:一、联邦政府保险的倒按揭贷款;二、由政府担保的倒按揭贷款,这种贷款有固定期限,老年住户须作出搬移住房及实施还贷计划后才能获贷;三、专有倒按揭贷款,一般由金融机构办理,发放贷款的机构与住户同享住房增值收益。
英国:英国的“以房养老”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把房产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每月取得贷款作为养老金,老人继续在原房屋居住,直至去世或搬进养老院后用该住房归还贷款。另一种方式就是出售大房换购小房,用差价款养老。此外,还有老人将房产出售后搬到其他物价水平较低的国家去养老。
加拿大:超过62岁的老人可将住房抵押给银行,贷款数额1.5万-30万加元,只要不搬、不卖,房产主权不变,可一直住到享尽天年,由后人处理房产时折还贷款。
新加坡:60岁以上的老人把房子抵押给有政府背景的公益性机构,由后者一次性或分期支付养老金,老人去世时产权由这些机构处理,“剩余价值”(房价减去已支付的养老金总额)交给其继承人。这种模式风险较小。
日本:日本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导致其“以房养老”也非常普遍。通常选用“倒按揭”形式,适用于55岁以上的人群。这种贷款不需要还债,贷款人死亡时房子作为还债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