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潜伏在夜间的杀手疾病课堂

法华媒:以房养老不止关乎房产 凸显制度公平期待

2013/9/22 来源:中新网 作者:佚名 [ ]

 

法国《欧洲时报》日前刊发评论员文章《以房养老,不止关乎“房事”》,该文指出,话题在中国坊间掀起一波波讨论热潮,但更深层次来看,以房养老并不止关乎“房事”,相关话题凸显中国百姓对养老制度更完善、更科学、更公平的期待。

文章摘编如下:

连日来,有关“以房养老”的话题在中国坊间掀起一波波讨论的热潮。

当下中国,正处于高房价下的老龄化时代,“房”与“老”这两个敏感而沉重的词语叠加,似乎格外刺目,不可避免地产生放大效应。

事实上,以房养老模式并非新鲜举措,这个据说始于荷兰的“舶来品”,在美国、加拿大等国都获得了成功。之前在中国也有部分城市试行一二,但却面临“水土不服”的尴尬。比如上海,推行6年仅成功6例。

表面看来,以房养老在中国之所以难以推行,包括房产不是老人独有而与子女产生分歧、一般住宅产权只有70年、家产传后的传统观念等都是阻力。另外,房价的不确定性、老人的寿命有多长、利率水平是升是降,也让大多数老人无法下定决心跨出这一步。

但更深层次来看,以房养老并不止关乎“房事”。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养老金的缺口问题备受关注,养老金双轨制饱受质疑,清华教授此前“退休后15年开始领养老金,这15年男的去做园丁、女的给人洗衣服”的建议更招致一片骂声……如此种种,都凸显出中国百姓对养老质量的焦虑,对养老制度更完善、更科学、更公平的期待。

尽管在专家学者的“字典”中,政府的基本养老金与以房养老是两个概念——基本养老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亦是政府的责任;而以房养老则是一种“私人的”金融产品。二者并无任何替代关系,也就是说,无论老人有没有房子,是否选择以房养老,都不能替代政府提供基本养老的责任。然而,在公共产品尚难完全满足养老需求的语境下,一个私人产品的“风吹草动”,就可能会打击民众对主流养老体系的信心。

不可否认,人口老龄化与养老制度改革正在成为全球性难题。20年来,法国每一次退休改革都引起大规模的社会风潮。作为社会生态学家的彼得•德鲁克在他的著作《养老金革命》中也曾指出,美国养老金的运作机制也存在很大问题。

而驶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轨道的中国列车面临的挑战更甚。庞大的老年群体,加之复杂的改革现实,注定“老有所养”的承诺难以一蹴而就。

随着中国一系列改革向深水区迈进,中国的养老制度改革也将是一个从顶层设计的完整、宏观、系统的政策体系,除了各级政府投入,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并使社会力量成为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更需要契合改革整体的大方向。在中国这一波改革浪潮中,比起有些国家“没钱养老”的窘境,中国更需解决的是制定更为公平的政策。

无论是城乡二元体制下城市与农村民众的养老差别,还是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同国有企业、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之间的养老金差异,都让取消双轨制的呼声高涨。纵使它不再像中国过去所做的那样通过利益增量来进行改革,而是对现有利益存量重新分配调整,或许会触动一些个人、群体、企业或机构的利益,但建立公平对改革提供的新动力是毋庸置疑的。
 

责任编辑:菁菁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香河老人留给世界的人体之谜

    香河老人留给世界的人体之谜

    吃素念佛,享年88岁,1992年往生的周凤臣老居士肉身不腐的事,已传遍了整个北京城。《新民晚报》、《人民公安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传媒均对此作了报导。1994年10月3日,中国佛学院一行14名学僧,专程去河北省香河县瞻仰了周老居士的肉身。[详情]
  • 56年的爱情,6000步的长度—爱情天梯

    56年的爱情,6000步的长度—爱情天梯

    上世纪50年代,20岁的重庆江津中山古镇农家青年刘国江爱上了大他10岁的“俏寡妇”徐朝清。为了躲避世人的流言,他们携手私奔至深山老林。为让徐朝清出行安全,刘国江一辈子都忙着在悬崖峭壁上凿石梯通向外界,如今已有6000多级,被称为“爱情天梯”。[详情]

养生节目

进入>>

关于中华养老网

养老产业招商

城市产业招商

联系我们 |刊登广告 |平台介绍 |关于我们 |豁免条款 |招聘信息 |隐私保护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