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闻晨报》报道,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昨天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发展老龄事业的报告。市民政局局长、市老龄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施小琳介绍,据预测,到2015年末,本市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达435万,2014、2015年每年分别需要新增养老床位7500张,才能突破到2015年末本市养老床位要达到12.5万张的目标。
目前养老床位缺口较大
施小琳介绍,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且程度最高的城市,面对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关于推进本市“十二五”期间养老机构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养老基本公共服务指标,首次将养老床位任务列入政府绩效考核,首次建立养老机构统筹建设资金机制,投入力度前所未有。“十二五”以来,新增养老床位11432张,目前,本市共有养老床位10.52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近29张,目前床位数缺口较大。
市人大内司委的相关调研报告则指出,除了总量供应不足,上海养老机构布局和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也较为突出。一方面,公办养老机构特别是中心城区公共养老机构“一床难求”,排队等候入住遥遥无期。另一方面,地处郊区的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较高。2012年底,全市10.52万张养老床位收住老人仅6.8万人。
支持建社区小型养老机构
对此,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一是各区县要挖掘潜力,利用城市改造的零星土地、废旧闲置厂房等资源兴办养老服务设施;二是明确公办养老机构、老年护理机构的入住和评估标准,优先保障区域内失能、失智及低收入困难老人等特殊人群的需求,使公办养老机构、老年护理机构切实发挥托底保障功能。三是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高、中、低端养老服务机构,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需求。支持和规范社区小型化养老机构建设,满足老年人“就近养老”需求,在租金、新增床位、后续运营等方面给予养老机构政策支持,在水电煤及税收方面给予政策优惠,简化和规范程序,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同时,实行政策倾斜,吸引中心城区老年人入住郊区养老服务机构,盘活现有床位资源,缓解中心城区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