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大多数民办养老机构却门可罗雀,政府资源的不公平分配被民办养老机构广为诟病。
9月13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养老机构利用率低等尴尬问题,《意见》指出,今后,公办养老机构将逐步转为企业或民营,改制试点方案年内出台。
而对于政府将开展公办养老机构改制试点,一些专家和学者对该政策表示欢迎,认为这是政府合理分配资源,保证市场公平竞争的做法,使对老年人的服务成为商品,推动养老服务业快速的发展。
但是,北京知名的公办养老机构,四季青敬老院院长刘中丽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应该鼓励公办养老机构作为支柱,民办的补充发展,不能一概而论,改革面临的问题就是公办的养老机构将大幅涨价。
公办养老机构改制在即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中存在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在北京、上海等地,排队等床位的老人甚至已经排到了几十年之后。然而,民办养老机构却较为冷清,老年人的入住率整体较低。
今年2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到2012年末,全国共有养老服务机构4.2万个,床位381万张。
但是,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养老床位不足,一直是我国养老事业发展的短板之一。
经常接触养老机构的中汇国际保险(放心保)经纪有限公司人身险管理中心总经理宋海英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鼓励民办养老机构建设,就要平等竞争。”
《意见》指出,将开展公办养老机构改制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把专门面向社会提供经营性服务的公办养老机构转制成为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床位应逐步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管理运营,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委托管理等方式,运营公有产权的养老服务设施。
对此,全国老龄办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阎青春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二元体制”并行,造成市场竞争不平等,国家养老资源的配比不均等问题,真正的改制相信能对整个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有一个推动。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詹成付公开表示,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应该优先保障经济困难、孤寡、失能、高龄等老人的服务需求,因此政府的投资主要是托底功能。今后,公办养老机构将不再配置编制、资金等,转制为企业或是民营。“民政部将在年底前制定试点的相关文件”。
阎青春认为,改制之后,政府的资源将更多地用来保困难、保基本、兜底线,对生活困难、生活失能的老人进行补贴,通过买服务的方式进行照料。从服务的角度按照市场的方式来运行,使服务真正成为商品,能够消除很多不平等,推动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
公办养老机构将涨价?
对于《意见》中提到的公办养老机构改制试点的问题,多位专家均表示,存在较大的阻力。
阎青春认为,改制肯定会有困难,既得利益者肯定不愿意,会有阻力。
据了解,公办养老机构和民办养老机构之间存在最根本的差异还是在于政府资源的分配问题,公办养老机构一般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土地、设备等均由政府免费提供,服务人员享受事业编制;民办养老机构位置一般在郊区,交通条件一般,土地、设备等均需要自己出资购买或租赁,服务人员政府不提供编制。
宋海英解释,因为政府提供的资源不一样,包括资金、土地、医疗设备等,都会偏向于公办养老机构。
对此,刘中丽持有不同的看法,其认为,老人们愿意入住公办养老机构,主要是由于公办的管理、配置、设施、服务、经验等都较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有品牌效应,社会可信度高。其进一步解释,应该鼓励建立公办养老机构为支柱,民办为补充的养老体制。
但是,当记者问到政府对于公办养老机构在土地、设备建设、人员编制等方面的政策倾斜时,刘中丽称,“土地是为解决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政府提供给我们免费使用的。”
“将来改制了,政府会要求把土地费、折旧费等都上缴,这些负担最终都要加到老人身上,只有涨价,才能保证收入,改革面临的问题就是公办养老机构将大幅涨价。”刘中丽说。
而对于改制之后养老机构是否涨价的问题,宋海英则认为,公办养老机构是否会涨价要看具体改制的方法,但是,现在具体的措施还没有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