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潜伏在夜间的杀手疾病课堂

养老服务业突围:民间力量如何成“主角”

2013/9/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佚名 [ ]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今年将突破2亿人,老年服务机构床位仅416.5万张

四成的民办养老机构仍然亏损,社会力量开办养老机构整体吸引力亟待提升

近两亿的老年人,有一半是空巢老人,推进城镇化要统筹考虑农村养老问题

据民政部的预测,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今年将突破2亿人。随着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国养老服务供给将面临巨大缺口,同时养老服务业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近些年来,我国加快了养老产业的支持力度,养老服务设施增加明显。截至2012年底,我国建成的各类老年服务机构床位达到416.5万张,两年时间内增加近100万张。

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把服务亿万老年人的“夕阳红”事业打造成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使之成为调结构、惠民生、促升级的重要力量。

1、民间力量如何成“主角”?

我国四成的民办养老机构仍然是亏损的。社会力量开办养老机构,虽然情况一直向好,但整体的吸引力还是不大,跟一些回钱快、利润率高的行业无法相比。

8月26日,北京长青养老院院长张洁得知好消息,他的养老院获得了北京市民政局31.62万元的补贴。这是北京市民政局对全市189家非公办养老院补贴的5764.63万元中的一份。

按照北京市最新的补贴标准,社会办福利机构为生活自理老年人开展的福利服务,资助标准为每人每月200元;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老年人开展的福利服务,资助标准为每人每月300元。

这家位于北京南二环玉蜓桥附近的养老院,开业两年时间。但直到去年冬天接收了第110名老人时,养老院当月的开支和收入才基本持平。

张洁说:“从收第一位老人开始亏,一直亏到去年底。”养老院开张前的装修和首期租金花了大概300万元。从开张不久接收第一位老人入住,目前已经住进来了140多个老人。

“刚刚过去的7月,大概盈利3万元。但这只是毛利润,没有细算。”长青养老院每个月水电费和房租要20万元,给45个职工发工资要超过20万元,但140多个老人人均费用是3000元,算下来收入也正好是40万元出头。

北京市民政局的这个补贴,还不够一个月的花销,但有这个补贴总比没有好。“我的情况算还不错的。”张洁说,“前不久天坛南门那家养老院就关了门,房子租给了别人开酒店。”

社会力量开办养老机构,虽然情况一直向好,但整体的吸引力还是不大。一项粗略的统计显示,我国四成的民办养老机构仍然是亏损的。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锐意改革创新,发挥市场活力,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角”。但有关专家指出,现在总体来看,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民办养老院都还处于非常明显的弱势。要想真正地让社会力量成为“主角”,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破解。

“公办的养老机构每张床位的投资是民办的数倍,而且公办机构还享受税收、床位补贴、水电费等各项政策优惠。”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穆光宗说。而民办机构享受土地、税收、用电等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落实起来非常难。如果床位填不满,成本就不可能降下来,如果在服务上压缩成本,整个质量也会下来,就更没有竞争力。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社会保障与产业研究室主任陶立群认为,政府资助办的养老机构,应该把重心放在失能的、身边无子女的老年人的照料上,起到“兜底”的作用。既然期望社会力量成主角,就应该把市场交给企业。

业内人士表示,民办养老机构在起步阶段是非常困难的。养老机构经营利润低、投资回收期长,需要长期的低成本融资支持,发达国家通常可以为养老机构投资者提供长期低利率的贷款。

所幸的是,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加快了推动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步伐。在7月1日正式施行的《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中,开始允许外资开办养老机构。民政部近期也表示,我国将会在投融资、土地利用、税费减免、资金的补贴等方面出台一系列配套优惠政策,鼓励各方面的社会力量投入到养老服务业。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通过简化和规范程序,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专业化养老机构。

“养老院在中国是朝阳行业,我觉得有市场。”张洁的话里,透露出民间资本的一份坚持。

2、谁在决定居家养老的成败?

近两亿的老年人,有一半是空巢老人,三千多万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如果没有社区或者上门服务,那就只能依靠养老院,但养老院发展却令人担忧。

“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被认为是我国未来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模式。

为什么说居家为基础呢?因为九成以上的老年人和大多数子女不愿意到养老院去。而且,千人30个床位的目标,即使全住满了,也只能解决3%的老年人养老问题。“90%多的老人还要在家里住,在家里养老。”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阎青春认为,在设计整个养老服务体系的时候,应该把90%多的这部分老人放在中心位置。

国外的经验显示,在大多数国家,95%以上的老人也都是在家里养老,即使在北欧的高福利国家、美国等发达国家,居家养老也是主体。

“但是,居家养老,在养老设施和服务人员都会遇到问题。”陶立群说,“在家里子女都上班了,就剩下老人自己,老人很寂寞,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老人的年龄越来越大,在家里万一出现问题以后怎么办?所以现在就提出几方面结合,社区向家庭提供服务。”

今年87岁高龄的北京老人田淑明,从20多岁工作到退休,从来没有离开过羊坊店路的那个小区。田淑明说:“在这里生活近60年了,舍不得离开熟悉的环境,所以选择在社区开设的托老所养老。”在她心里,再好的养老院也比不上自家院里踏实。在入住社区托老所之前,田淑明选择住在家里养老,但子女相继成家立业出去生活,老伴去世,自己年龄越来越大,身边不能没人照顾。一开始子女为她请了保姆,但自从社区开设了托老所后,田淑明便辞退保姆凭借社区托老所养老。

在托老所,就餐、照顾、活动、医疗都有人管。“这样省去儿女们24小时照顾我,我也不用离开小区到养老院,社区养老对我和子女来说都非常方便。”田淑明说。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有田淑明这么幸运。调查显示,我国社区当中养老服务设施和场所严重匮乏。全国城市社区中建设有老年活动设施和场所的仅在半数,而且有养老设施和场所的社区大部分都集中在东部和中部,中西部欠发达、不发达地区有的数量就更少,甚至是空白。

近两亿的老年人,有一半是空巢老人,三千多万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如果没有社区或者上门服务,那就只能送到养老院去。而这对于现在大量存在的“421”家庭来说,成本太高,支付不起。已从事近30年老龄工作的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任田秀良说,居家养老是中国绝大多数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模式,但居家养老必须依靠社区服务来支持,“社区养老服务完善与否决定着居家养老制度实施的成败”。

阎青春建议,政府要大力发展社区照顾,在社区当中建立一批为老年人服务的养老机构,给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实惠、快捷的服务。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规定,要重点发展居家养老,支持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上门服务。拓展老年服务项目,开发老年产品用品。

民政部规划,要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以此为依托,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在城市普遍展开,在农村加快发展。到2015年,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基本覆盖100%城市社区和50%以上的农村社区,全国基本建立起形式多样、方便适用、广泛覆盖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

3、农村养老怎能被遗忘?

农村整体的老龄化程度要比城市高出三个百分点,目前农村老年人面临的最重要的三大风险就是收入减少、疾病、失能问题。

50岁刚出头的河南农民周书同,其实正是当干之年,但他已经连续好几年不能外出打工了。

“并不是因为懒不想出去,而是家里老父亲需要照顾,出不去。”周书同看着别人每年都挣好几万元回来,想着自己小儿子要结婚的近20万元开支,感到压力重重。随着年龄渐长,周书同父亲现在基本处在半失能状态。“起床睡觉、大小便都得人在跟前。”这些都需要周书同亲自照顾。

“在农村不像城市,没有养老院能送进去。”周书同说,“我也不可能请专人来照顾,我出去打工也不一定能挣出来他的工资。”

近年来,随着大量青壮劳动力从农村流入城市,农村实际老龄化程度已经相当严重,形成了老龄化城乡倒置的严峻格局。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表示,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农村整体的老龄化程度要比城市高出三个百分点;一方面是因为农村的生育率下降,另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中青年劳动力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可以说,是城镇化和老龄化两个要素相互作用,导致了农村严峻的老龄化。收入减少、疾病、失能问题是目前农村老年人面临的三大风险。一方面是有没有钱;另一方面是有没有人来护理照料有需要的老人。

在农村,养老问题比城市更突出,如农村老年人仍相对贫困,许多农村地区,养老设施和老年社会服务都是空白。一些自发的养老机构,没有专业的设备,结果不断的出现问题。比城市空巢老人更严重的是,农村老人的子女很多都是远隔千里之外,一年两年才能回来一次。一些老人有了病,很少主动去医院看病。最后,一旦失能,老人就如同风扫落叶。

有关专家表示,当前老龄服务资源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突出,在投入、基础设施、供给等方面,农村落后于城镇。加快推进老龄服务的均等化进程,是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老年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赵宝华认为,“推动发展”和“促进公平”是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的根本指导思想。国家应制定特殊政策,重点解决农村老年群体中的失地农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失能老人等特殊人群的养老保障难题。

党俊武说,城镇化不能只是考虑中青年农民,也应该把农村老人考虑进去。要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障制度、政府主导的低收入失能老人照护津贴这三大制度。同时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现在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必须有比较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目前,国务院在考虑以乡镇五保供养机构“托底”,将其发展成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同时要求,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养老服务倾斜,要切实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一个多月前开始施行的《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把床位的下限降到了10个,农村的一些自发的小型养老机构也获得了认可。

按照规划,到2020年,中国养老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将会显著提升,每千名老人养老机构床位数将达到35至40,养老服务设施将覆盖到所有的城市社区、百分之九十的乡镇,以及百分之六十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业的就业岗位将超过千万个,失能老人和半失能老人护理服务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达到上万亿元。

但是,发动农村养老的自发社会性力量,路还很长。

责任编辑:菁菁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香河老人留给世界的人体之谜

    香河老人留给世界的人体之谜

    吃素念佛,享年88岁,1992年往生的周凤臣老居士肉身不腐的事,已传遍了整个北京城。《新民晚报》、《人民公安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传媒均对此作了报导。1994年10月3日,中国佛学院一行14名学僧,专程去河北省香河县瞻仰了周老居士的肉身。[详情]
  • 56年的爱情,6000步的长度—爱情天梯

    56年的爱情,6000步的长度—爱情天梯

    上世纪50年代,20岁的重庆江津中山古镇农家青年刘国江爱上了大他10岁的“俏寡妇”徐朝清。为了躲避世人的流言,他们携手私奔至深山老林。为让徐朝清出行安全,刘国江一辈子都忙着在悬崖峭壁上凿石梯通向外界,如今已有6000多级,被称为“爱情天梯”。[详情]

养生节目

进入>>

关于中华养老网

养老产业招商

城市产业招商

联系我们 |刊登广告 |平台介绍 |关于我们 |豁免条款 |招聘信息 |隐私保护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