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市沧浪街道竹辉社区,今年60岁的周阿姨二十年如一日地照顾一位毫无血缘关系的八旬老人,把他当成父亲一样看待,感动了不少市民及网友。
她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20年前,40岁的周阿姨认识了隔壁厂里做会计的六旬方老伯(化名),方老伯早年去外地工作,直到年过半百才回到苏州,在一家厂里做起了会计,与妻子离异,无子无女,孤身一人。周阿姨看他孤苦无依,就经常去他家看看,做了好吃的菜就带点给他。因为方老伯家没有洗衣机,休息日的时候周阿姨就把他家中厚重的被套、被单、冬衣等拿到自己家清洗。
从厂里退休出来,方老伯将近70岁了,身体不太好,就住进了敬老院,当时周阿姨和丈夫双双下岗,女儿又正在读大学,家里的经济负担使得周阿姨不得不外出打好几份工来维持家里的开销,又是做清洁工又是做家政,每天起早贪黑,一周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但就是这样她还是挤出时间隔三岔五就去敬老院看看。方老伯在敬老院犯过一次小中风,当时已经昏迷了,周阿姨及时赶到,将他送医,抢救后才脱离生命危险。医生说如果晚30分钟那后果不堪设想。方老伯说:“多亏了小周在,否则我可能就活不到现在了。”
家人曾经不理解
在敬老院住了大约5年后,方老伯的健康状况开始急剧下降,心脏病、高血压、小脑萎缩,各种疾病缠身,敬老院的护理条件已经无法很好地照料方老伯了。那时候周阿姨已经退休,女儿也工作了,家里的负担相对减轻,于是她准备在自己家附近找个房子给方老伯住,自己也能方便就近照顾。周阿姨是竹辉社区的老住户了,和丈夫、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女儿成家立业后就搬了出去。周阿姨本来想将方老伯接到自己家住,可无奈家里面积太小,就只能在附近寻觅一个租房,恰巧周阿姨楼下的一户人家要搬走,周阿姨和方老伯就将这套房子租了下来,2009年漂泊大半生的方老伯从敬老院搬到了竹辉社区,开始全新的“家”的生活。“我父母都不在了,我想后半辈子就把他当成自己父亲来养吧,我们认识到现在也是一种缘分。”周阿姨说。
家里人其实一开始并不理解周阿姨的行为,周阿姨的丈夫觉得自己的妻子这是多事,周阿姨的公婆也比较反感。然而,经过周阿姨的一再劝说,时间长了以后,大家也就默默认同了。现在连女儿都非常支持周阿姨,平时过来看父母的时候,总要顺带去看望一下这位“外公”,给“外公”送点日用品,前几天还给老人家买了一只电动剃须刀。有时候双休日,女儿女婿会开车带着方老伯到园区、新区到处转转,看看苏州日新月异的变化,解解闷。女儿还表示,如果母亲要外出旅游或者有什么事要离开一段时间,这期间自己会挑起照顾“外公”的担子。
早已认你为父亲
刚从敬老院出来的时候,因为有过一次小中风,方老伯的身体很差,几乎走路都迈不动腿。住在竹辉社区后,周阿姨对他悉心护理,现在方老伯的健康状况已大为改善。走进方老伯的家中,只见屋里收拾得整整齐齐,老人正坐在藤椅上悠闲地听着收音机,里面正在播放长篇评弹《玉蜻蜓》,据周阿姨说这是老人最喜欢听的,为此周阿姨特意去给他买了个收音机,每天下午午睡过后,他都要听上一段。乡邻们看到方老伯惬意的生活,纷纷问他:“小周是你的女儿吧?”老人解释道:“虽说不是亲生的,但比亲生的女儿还亲,我现在有这么舒适的生活全是靠她。”
周阿姨每天要花很多心思照料老人,是老人的贴身“营养师”。周阿姨说:“油腻的食物吃得少,不过每天也要换着花样吃。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早餐也不一定都是稀饭馒头,我给他每天早上准备一碗粥、鸡蛋饼、饼干、面包等,有时候也换换花样,去买点煎饼卷油条、生煎馒头。”周阿姨还专门给老人准备了健康营养的杂粮,有燕麦、薏米等。这几天天气炎热,周阿姨还准备了百合汤给方老伯解暑。到了冬天,就换换口味,变成莲心、枣子、芝麻、核桃等有益于老年人健康的食品。她还是老人的“健康咨询师”、“保健师”,每周给老人量几次血压,老人生活中有什么细小的异常她都能马上发现,比如走路摇晃、吃饭没胃口、事情做了一半就忘记了,根据不同的症状来处理,比如判断是血压高了就马上给他吃降压药,脚有点肿就说明小便不太通畅,让他多喝水多排毒。
这样每天无微不至的照顾,方老伯的身体渐渐好了起来,现在他80多岁了,还经常自己到小区里转转,身体很硬朗。两人早已默认是父女关系,“没想到我前半生孤苦无依,后半生认了这么一个女儿,真是前世修来的福啊。”方老伯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