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和城镇企业职工养老待遇差距问题,近日,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指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高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是历史形成的,应当改革,并最终实现“并轨”。同时,也不能把两者做简单对比。
胡晓义表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长期实行退休养老制度,而企业社会养老是在市场化改革后才实行的。机关事业单位至今依然保留了退休制度,就造成了养老待遇差异。养老待遇“并轨”,并不是把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简单“并入”企业养老保险制度。
按照目前政策目标,城镇职工退休后,能领取到当时社会平均工资的60%左右的退休金。而机关和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职工则不参加社会养老保险,退休工资相当于在职时的95%甚至还多。两者差距悬殊,广受诟病。
胡晓义认为,养老“双轨制”下两者待遇差距较大,原因有三:
首先,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以退休前基本工资工资为基数,而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则与历年缴费工资、缴费年限和当地职工平均工资挂钩。
他认为,养老“双轨制”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与本人历年缴费工资、缴费年限和当地职工平均工资挂钩,有的职工缴费工资低,缴费年限短,退休后养老金也低。同时,企业基本养老金调整,要考虑很多因素,调整次数多但幅度小。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待遇高,一是因为其“基本退休费以退休前基本工资为计发基数,其职业特点决定,这通常是本人职业生涯的最高工资水平”。二是因为机关事业单位调整基本退休费和退休生活补贴是“与在职人员调整工资或津补贴同步,频次低而波动较大”。
其次,胡晓义称,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除了一些企业有养老年金或补贴,基本养老金全部是国家统一制度规定的待遇,标准相对统一;但是,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除了基本退休费,还会有退休生活补贴,后者在其退休金中所占比重更大,不同地区差异也更大。
其三,胡晓义分析称,机关事业单位中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比重较高,也是造成其退休待遇高于企业职工的重要因素。
他指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中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比重大,在职时平均工资收入较高,工作年限也长于企业一般员工的平均缴费年限,因此其总体平均待遇水平比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平均水平高一些是正常的。”
但是,胡晓义也承认,养老保险待遇的差距,“关键是要适当,差距过大,特别是同类人员之间待遇差别过大,就应想办法调整。”同时,养老保险制度最终要“并轨”,大方向是明确的。但是,由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实行了六十多年,改革必须“循序渐进”。
他认为,现行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本身也需要完善。因此,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也不是简单把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并入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而是“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改革”。
胡晓义称,目前,人社部正在抓紧研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将在适当的时候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待方案成熟后,各项改革举措将逐步实施。但是,对此,他并未给出明确的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