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从家庭赡养与扶养、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社会优待、参与社会发展等方面给老年人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湘潭市民政局统计,湘潭60岁以上人口为50.6万,占全市人口的16.9%,目前还在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预计2015年末老年人口可达到54.3万。老龄化现象明显、空巢化速度增长、老年人养老需求多样化等多种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在现实和法律面前,湘潭怎样应对?养老又呈现出什么样的趋势?为此,我们将推出系列报道,为大家释疑解惑。
如何让父母过个安心的晚年,是每个子女的心愿。老龄化速度加快和子女工作压力大导致养老需求有增无减。随着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养老的服务模式又提出了更多样化的要求。为满足经济条件、文化程度等不同阶层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湘潭在“医疗养老”、“社会养老”、“社区养老”3个方面做出了新的探索,且成效初显。
7月4日、5日,记者对湘潭市民政局、部分社区及养老机构进行了走访调查。
医疗养老:一站式服务
“现在可比以前方便多了。”7月4日上午11点,在市第六人民医院的病房里,76岁的黄梅生乐呵呵地说。黄梅生是雨湖区姜畲镇人,是五保户,常年住在敬老院里。“敬老院虽好,可一有病痛,到医院来就很不方便。”因为是五保老人,黄梅生养老、看病全由政府买单。
为了做到就医、养老双服务,2009年,“湘潭市养老康复中心”在第六人民医院内正式挂牌,今年元月,医院又建成一栋老年养护楼,专门为老年人服务。据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老人可享有养老、看病、报销全在院内完成的“一站式服务”,养护楼内,空调、电视、康复训练中心一应俱全,30多名护工、4名护理人员专职负责老年人的生活起居。
“像黄梅生这样的五保老人或‘三无’老人,我们这里有三四十个。除此之外,还有七八十名老人住在这栋楼里。”该负责人称,因为就医方便,现在床位已趋饱和。医院正在筹划新建一座居家式养老公寓,将新增床位200多个,但楼未开工,报名人数已超过300人。与此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一般老人入住,除开看病的费用,每月要花到2000元左右,这也让一些家境相对较差的老人望而却步。
在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局,副局长刘伟向我们介绍,“医疗+养老”的模式既方便了老人,亦解决了“养老服务多亏本经营”的问题,实现了双赢。可这种模式需要医院具备一定规模,经过相关部门审批,对老人的经济能力也有一定要求,因而普及面不广,全市只此一家。但是,他鼓励具备条件的民营医院,可效仿此种模式,进行养老服务。
社会养老:服务送上门
“好的,我们马上派人过来。”7月4日上午9时,在荆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热线接线人员接到一位老人的来电。他们查找信息库,便清楚知道了来电老人的家庭住址及基本情况。几分钟后,服务人员出发上门服务。
这一便利得益于该公司老年援助呼叫中心的建立。2011年,该公司又引进一键通手机,老人只需按手机上的一个按键,即可拨通养老服务热线寻求帮助。目前,我市有近3万老人成为该老年援助呼叫中心的会员。
“以前,父亲生病,我感觉到要找个保姆临时工很难,家政公司的人多愿意照顾小孩,而不愿照顾老人。”公司总经理王晓芳说,正是自己的经历让她萌生了创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念头。“我们要做的,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对于生活不能自理、子女工作繁忙的老人,只需拨打援助中心的电话,根据服务内容,公司派专人上门服务。活动中心设有休息室、棋牌室、舞蹈室等。自己可以出门的老人,则可以来到活动中心参加活动,每周一和周四上午,舞蹈室都有老师教跳舞。”
在市民政局,我们了解到,发动像荆鹏公司这样的社会力量来实现养老服务,是我市的一个新探索。但目前为止,全市只有2家已注册的民营养老机构。我市将在政策、经费上给予一定支持,鼓励民营资本注入养老事业,让更多的老人享受到便利的服务。
社区养老:出门就有伴
“这里好玩,老人住得近,要玩牌很快就能叫齐人。”7月4日下午4点半,岳塘区红旗街道阳光社区老年活动室内一片欢声笑语,10多位老人分坐在桌子边,有的打牌,有的下棋。今年69岁的方奶奶因为儿子在深圳、女儿在长沙,平时没事就爱往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跑,自己快活了,儿女也放心。
经了解,阳光社区目前60岁以上的老人有218人,占社区人口的10%。2012年3月,社区成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有棋牌室、健身房、阅览室、休息室、社区医院等场所。另外,还有3支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为身边的困难老人提供帮助。
在雨湖区楠竹山镇楠竹社区,也有一个这样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天有200余名老人在此活动,合唱团、舞蹈队均能吸纳近百名老人参加,老人们的晚年生活过得丰富多彩。
据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我市已在10个社区进行了居家养老服务试点,今年,还将再增10个试点。虽然社区养老也存在经费不足、志愿者队伍专业性不够等诸多问题,但我市对养老模式的探索从未停歇,尽最大努力为各个阶层的老年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