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还定期会召开税延型养老险的研讨会,但是现在基本没声音了,高层也不再推动相关工作。”6月3日,上海一家养老险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弘扬(化名)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2012年6月,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上海举行的陆家嘴论坛(官方站)上提出要尽快推动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一年过去,税延型养老保险仍无踪影。记者了解到,在提交讨论的方案中,由于700元免税额过低及投资收益的不确定,让该险种的推出再次陷入沉寂。
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现在税延型养老险面临的尴尬不仅仅是对税收带来冲击,事实上市场的反应也决定了监管部门推出的审慎态度,一旦市场反应冷淡,就会让该险种陷入购买者寥寥的不利境地。
闸门难开
2007年上海开始研究个人税延型养老险的可行性,时隔六年,这一险种已经被外界炒了不知道多少轮,但是就像一个“难产儿”,至今听不到实质性的进展。
“以前讨论更多的是,税延型养老险会对税收带来冲击,但现在来看,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各家养老险公司都已经将产品设计报备了,产品的雏形以及免税额度也已经出来,市场能不能接受也是至关重要的,毕竟这一险种最终投保人都是个人,个人如果对这个产品不感兴趣,那险种推出来也达不到政府想要的效果。”6月4日,睿涛惠悦合伙人伍海川分析指出。
伍海川称,税延型养老保险的功能之一,就是应税工资或薪金购买养老保险可以当期免税,而在退休之后领取时再征收,但是假设以市场传闻的700元应税工资来计算,按照5%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每年可以免税420元,而如此低的免税金能不能起到吸引购买人群的作用,尚难作出判断。
“真正企事业单位中收入高的那一部分人,不会在乎那一点延迟缴纳的税,对于中高端人群来说,每个月700元的养老金加上投资收益,到退休之后也并不会给其养老生活带来改善,而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他们或许会计算得更加清楚,如果现阶段缴纳的养老金到未来领取的时候,收益还不能达到抵御通胀和高于长期银行存款利率,那他们也会慎重考虑要不要参保。”伍海川表示。
据记者了解,根据相关人力资源机构发布的今年一季度全国各大中城市人均薪资榜,上海以平均月薪7112元排名首位,而如果以此基数测算,上海目前应税工资扣除各项社保约为4200元,再扣除700元个税递延养老险,按照2000万总人口计算,则每年对于上海个税的影响约为100亿元左右。
“这是最大限度的测算,实际上税延型养老保险对个税的影响很小,在这其中还有很大比例的人群没有达到平均薪资,还有一部分人群没有购买欲望,真正有购买想法的可能还是处于中游水平的。”6月5日,上海一家券商机构保险分析师李婷指出。
李婷告诉记者,现在整个社会对于养老金缺口的问题很关心,像上海等一线城市都面临着巨大的养老压力,缺口也日益增大,因此通过商业补充的方式来弥补这一缺口,但是市场化的运作方式能否得到市场的认可,则还是一个未知数。
投资收益或跑不过通胀
在业界看来,真正要推出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投资关是一个相当有难度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