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来弥补数以万亿元计的养老金缺口?有人建议通过延长退休年龄,有人建议国有企业红利以更大比例补充养老金,还有人建议没收贪腐官员所贪充入养老金账户。但是,专家认为,弥补缺口只是解决养老问题的治标之策,如果缺乏科学的制度设计,贴补了今天的缺口,明天还会产生新的缺口,而且缺口还会不断增大,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才是根本之道。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制度,社会统筹账户用于支付应付退休金,个人账户则用于个人积累。其中,引发舆论关注的养老金缺口主要是由于社会统筹账户无法足额支付当期养老金,个人账户资金被挪用以弥补社会统筹账户资金不足,造成在个人账户中记账部分与实账部分有2.3万亿元的缺口。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统计公报,截至上年末,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2.39万亿元。当期支付养老金虽然没有问题,但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行让未来的支付面临较大困难。
我国养老金缺口形成有其深刻的背景。在本报专家组成员、中国银行(601988,股吧)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看来,缺口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改革建立“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初期,挪用个人缴费为当时并未参保的退休者支付养老金,造成了在职职工个人账户出现空账;二是近年来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并且养老金水平逐步提高,使得国家无法在短期内解决缺口问题。他认为,我国养老问题不能简单地归为基本养老保险资金缺口问题,更是养老体系不够完善的结果。
我国人口多,层次复杂,实现基本覆盖国民的社会保障难度很大,加之实施期限较短,而随着老龄化、城镇化的深入,养老金支出将加快,因此,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如何建立?宗良给出如下建议。
首先是加大政策对养老体系的支持力度。宗良认为,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是养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潜力较大的部分。可考虑适当降低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这样做有三点好处:一是适当降低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可以增大企业年金的发展空间,激发更多中小企业设计企业年金的积极性;二是中高收入群体可以选择把更多的钱投入到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中去;三是可以把农民工等低收入人群更多纳入到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中。他建议完善企业年金以及商业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优惠,允许企业缴纳年金部分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并对个人缴费部分通过税收递延实现优惠;逐步探索在商业养老保险中赋予个人投资选择权。
其次是完善基本养老金补充机制。按照宗良的说法,中国财政收入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中国的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常年处于较低水平。数据显示,2010年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4.06%,养老金支出更是不到3%,而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支出占比往往处于30%~50%之间。因此,可考虑适度减少三公经费的拨付以及行政费用的支出,从而加大社会性支出的力度,同时开辟一些渠道弥补充实养老金。充实养老金要在保持社会正常发展的前提下进行,宗良建议,可进一步完善国企股份减持和利润上缴政策;划拨部分外汇储备;发行小规模养老金专项国债等。
再次是稳步推进养老金进入资本市场,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保值增值是实现养老金平衡的目标和途径。养老金是长期稳定的资金,是资本市场平稳发展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同时,资本市场也为养老金的保值增值提供了重要的投资渠道,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资本市场的长期平稳发展,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最大程度地满足老龄化社会日益增加的养老金投资需求。对此,宗良认为,逐步放开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限制,激发市场对养老产品的需求,应选择适当时机将养老金投入资本市场,根据资本市场发展情况有序进入。养老金性质不同,投资渠道也应有差异。
最后是有序推进养老金并轨制度改革。宗良认为,养老金并轨是实现全社会养老基本平衡的重要条件。养老金并轨包含两个内容:一是逐步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缴费与养老待遇直接挂钩;二是选择适当的时机缩小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与城镇企业职工退休金支付差异。有关测算显示,实行并轨制后,每年可以解决约1000亿元的缺口,这可在很大程度上填补养老金的空缺,更有利于社会公平和稳定。